《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手机软件预装监管空缺

手机软件预装监管空缺

2015-08-07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将两家旗下手机软件预装数量多且多数软件不可卸载的手机厂商告上法庭,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例涉及手机过度预装软件的消费维权公益诉讼。加之两家被诉的手机厂商三星[微博]和欧珀,均为知名的手机生产企业,所以该案关注度极高。

  此前,消费者因新购手机内预装软件过多而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的事件也偶有发生。2014年11月,深圳消费者姚女士便因此起诉了苹果公司。相关资料显示,姚女士购买苹果手机后发现其部分预装软件无法卸载,因担心个人隐私遭到窃取,姚女士希望卸载其中部分预装软件,但均未果。姚女士遂将苹果公司及其在国内的销售商告上法庭,并要求苹果公司对手机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尽管法院以姚女士对手机的质量是认可的、在购机时也知晓手机预装软件不可卸载仍然自愿购买为理由,驳回了其诉讼请求。但该案件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对于手机预装软件过多且无法卸载的抵触态度。

  手机预装软件,本意或是为了便于消费者使用,但是过度的预装,反而会使得消费者不买账,因此对于手机预装软件,应该有必要的监管,手机厂商也该把握住一个基本的度。互联网上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手机软件预装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既有支持也有反对的两边倒形势。

  目前,针对手机预装软件的现象,并无明确监管规定。而手机软件的预装,涉及厂商、销售商、软件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利益问题。这也为监管添加了难度。

  普遍的过度预装

  在2014年央视3·15晚会上,央视对手机恶意预装软件现象进行了曝光,其中普遍伴随的手机预装软件暗中扣费、偷跑流量等种种现象也开始被外界所知晓。

  从目前消费者对于手机预装软件现象的反应来看,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较常用软件的预装,为其自身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并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一些预装的游戏类软件以及那些预装后消费者无法自行卸载的软件,才是消费者真正反感的。

  与可卸载预装软件相比,那些不可卸载的软件令消费者很头疼,而这部分软件往往会占用手机的不少内存,甚至会对用户隐私安全造成隐患。而通常的对付这些预装软件的方法,只有手机ROOT,而ROOT对于手机用户所需掌握的操作知识要求较高,普通用户很难以此手段自行删除预装软件,且很多厂商明确规定,ROOT后的手机若出现问题,不在保修范围内。

  本次上海消保委提起针对三星和欧珀的公益诉讼,不仅仅是针对三星和欧珀,而是代表消费者针对整个手机行业软件过度预装的抗争。涉案的手机型号预装软件的数量分别有数十款,且多数不可卸载。这也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新购买的手机还没怎么下载APP,内存就已经被占去大半。

  “手机软件预装行为,已经成了行业的潜规则。”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副主任乔聪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目前国内手机软件预装行为的态势。

  而艾瑞咨询[微博]集团研究院院长曹军波[微博]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手机厂家通过在手机中预装APP获取营收在行业内比较普遍。但他同时指出,虽然手机预装是APP分销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手机厂家应给予消费者选择的权利,在用户体验和收益之间做好权衡。

  谈及近期上海消保委因部分手机厂商预装软件过多且不可卸载而提起公益诉讼一事,乔聪军表示,手机预装不可卸载的软件被起诉是早晚会发生的,这是一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行为。作为手机的厂商,手机出厂时装有多少款软件都是可以的,但是作为消费者自身,是享有选择用或不用的权利的,部分预装软件无法卸载显然是对消费者权利的一种侵犯。

  此外,相关调查结果也显示,手机软件预装的行为,已经成为某些手机品牌尤其是山寨手机的主要盈利点。而厂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显然忽视了消费者的感受,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手机内预装软件的数量甚至呈现愈来愈多的趋势,其中不乏一些恶意的软件,这些软件除占用手机内存、影响使用之外,还存在偷跑流量、私自扣除话费甚至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隐患。

  乔聪军认为,此次上海消保委诉两家手机厂商的行为,对于规范手机软件预装现象,将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尽管只是撬动了整个利益链条上的一角,但影响深远。

  市场与监管应共同发力

  针对复杂多样的软件预装态势,国内规范手机预装软件,尤其是预装恶意软件的行动也一直在进行着。

  2013年4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其中对于手机生产商不得预装的5大类恶意软件进行了明确,其中包括未向用户明示或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未向用户明示或未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影响移动智能终端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软件。

  但遗憾的是,在此禁令之后,一些过度预装严重影响手机体验,甚至带来手机使用障碍的手机预装行为,并未收敛。也未见有针对性的监管处罚及措施。面对禁令,很多手机厂家还打起了“擦边球”,这也导致手机预装软件乱象愈演愈烈。

  对此,乔聪军表示,解决手机软件预装问题,一方面可以依靠市场的竞争,比如很多手机厂商生产的手机预装软件越来越少,像360的奇酷手机,就号召以用户投票的方式筛选出最优秀的基础应用,且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对预装软件的保留或卸载。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今后出台硬性的规定也很必要。”乔聪军告诉《法人》记者。

  关于手机行业预装软件行为应该怎样制定硬性规定,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则向《法人》记者表示,相应的监管必不可少,但一些细节须特别注意。

  老杳举例道,手机预装软件来源不同,有些来自运营商,比如全球各地运营商的订制机中被强制捆绑且不可删除的软件,有些则来自手机厂商,还有些来自销售渠道私下强行灌入。

  所以监管机构在看到不可删除的软件为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应区分对待。比如部分预装软件是操作系统本身的标配,因此在将来制定一些条例、规定时要注意划分界限,不能仅仅简单地以预装软件无法删除,作为非法或者不合规的现象。

  “有些预软件是与操作系统运行有关的,如果将此部分软件也划分到可卸载软件的范畴内,反而会使得一些用户由于操作不当而误删一些文件,导致手机无法使用的情况增多。”老杳告诉《法人》记者。

  上海消保委的公益诉讼尽管尚未审理完结,其公益效果却已显现,《法人》记者发稿时得知,上海消保委对三星、欧珀提起诉讼后不久,三星率先公布了改进方案,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做出承诺,提供新版本的手机预装应用,允许用户自行卸载预装应用。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副主任乔聪军表示,虽然手机软件预装的情况存在于手机销售、制造等多个环节中,但此次上海市消保委的诉讼,从制造商的问题切入,先迈出第一步,今后可能还会对其他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各个击破。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