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新一代北斗卫星 采用陆自产芯片

新一代北斗卫星 采用陆自产芯片

2015-08-17

  热闹的北京南中轴线,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旁边的院子,梧桐绿意盎然,科研楼错落有致。在这里,中国航太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2所所长赵元富团队研制出的国产CPU晶片,首次全部使用在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上。

  1983年,赵元富在着名航太微电子技术专家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开始从事抗辐射技术研究,从此,他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抗辐射技术对航太发展的重要作用。

  当时,中国晶片主要依赖进口,每年因晶片进口要花费2000多亿美元,和进口石油的花费差不多。百姓日常使用的手机等电子产品被称为“电子行业”。而航太器上使用的晶片要受太空严酷环境的考验,因其特殊需求被称为“行业电子”。

  1996年,赵元富得到一次出国研究的机会,在两年多研究中,清晰地看到了国内外抗辐射技术的巨大差距。

  要让航空晶片抗辐射,应该怎么做?以往有个笨办法,给电路穿上厚厚的“外衣”,但这将使重量大幅增加。

  1998年赵元富带领团队钻研中国星用元器件抗辐射方面的技术特点,1999年,他提出一个低成本的“设计加固”思路,即加固积体电路研制的技术路线,只需利用民用积体电路制造生产线,在设计环节而非制造环节就能研制出抗辐射的宇航积体电路。

  为了打造可靠的“中国芯”,772所的抗辐射晶片都要经过地面模拟太空辐射环境下的试验验证与评估。为完成更多产品的辐射试验,团队成员需要尽快进入密封的真空辐射罐中,更换刚刚辐射完的试验样品,再准备下一轮试验。

  新制的中央处理器,看起来只有拇指甲大小,却有着大脑的复杂和精细。由于研发初期,当时国际上新一代的宇航用CPU并没有实际产品,只有大致的思路和概念,一切都从零开始。

  如今“中国芯”表现越来越出色。除CPU外,北斗双星上的数据总线电路、转换器、记忆体等近40款产品均为772所研制和生产,这也是中国卫星首次成批量使用国产晶片。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