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沦为代工 不是衰落 而是另一条出路
2015-09-18
联想刚刚否认重返OEM代工的消息,中兴便确认为新一代Yota Phone代工。
代工厂给人们利润薄弱的原始印象,今年年初关于国内中小型代工厂面临洗牌的系列报道,更是让人对代工一词不寒而栗。手机厂商重返代工多数人误以为是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或许这恰是在手机业务上正进行重组的联想所介意的最大忌讳。然而,沦为代工当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甚至说是手机厂商的最后出路?
我们先来看一下手机厂商和代工厂之间的实际情况。
全球最大的独立代工厂非富士康莫属,除此之外还有比亚迪、和硕、英华达以及分布在东莞、深圳等地的大批中小型代工厂。由于供应链和生产成本的限制,苹果、三星、诺基亚等以OEM的形式委托代工厂生产,就连生产能力强大的HTC、华为等也开始将部分产品外包生产。代工厂的高度发达带动了国产手机行业的发展,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崛起以及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代工厂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一波又一波价格战的掀起,也迫使诸多国产手机品牌拥抱代工浪潮。
然而整个代工厂产业链并未看到手机销量水涨船高所带来的红利。从媒体的报道来看,2014年12月份从上游触摸屏到整机代工的多家代工企业停产倒闭,究其原因无外乎代工利润的微薄和国内手机销量的下滑。有人曾预测说,当一个产业业已成熟的时候,那些缺少创新、品牌影响力不强和生态链不完善的企业终将被淘汰。而在代工产业面临洗牌的同时,富士康等代工巨头也在拼命甩掉代工厂的帽子,并在电商、自主品牌、金融等领域进行了多次尝试。
但从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性价比的杀伤力越来越弱的时候,国内手机厂商们开始以工艺和设计来制造噱头,选择哪家代工厂也就成了吹嘘的资本。于是乎,富士康作为苹果的御用代工厂,自然受到了国内手机品牌的青睐。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苹果占据了富士康近半的订单量,直接导致了在其他品牌产线分配不足,进而导致良品率低、产能受限,或许这正是小米等互联网手机缺货和饥饿营销的原因之一。最终带来的结果是,采用中小型代工厂生产的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出货量,也成了这些手机品牌主要的销量来源。不管是小米还是魅族,其主要销量还是廉价的红米和魅蓝系列,就连有情怀的老罗也不得不发布坚果手机来充饥。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国内手机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品牌的销量增长普遍下滑,而相对保守以至自始至终都坚持自主生产的OPPO和vivo,在近两年的销量表现却令人侧目。除了天价广告费和完善的代理商体系,和自有工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比于线上渠道黄牛囤货屡禁不止,完善的线下渠道比互联网渠道更加可控,当然对生产能力的要求和把控也就更高。
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厂商都试图复制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展的模式,抑或者说是尝试O2O模式。迪信通在2015年之后成了不少手机品牌的新宠,大大小小的手机体验店也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厂商需要对产品生产有更强的控制,毕竟线下市场的很多消费者看到货之后才会选择购买。中兴和华为竞相在西安布局“超级工厂”,酷派、联想等也已经形成自己的生产体系。小米等厂商也在加紧对供应链的掌控,未来不排除入股或者收购某家代工厂的可能。
把话题再转到手机厂商是否该在产能盈余时为其他品牌代工,其实国内已经有不少先例。从OPPO走出的一加手机,两代产品都选择了由老东家代工,之前也传出过丁磊欲找酷派代工做手机的消息,谷歌(微博)的Nexus新机找了华为为其代工,如今也爆出了中兴代工Yota Phone的消息。而在国外,虽然三星和苹果在手机市场形如死敌,苹果的历代处理器无不是三星代工生产,同时三星还是苹果Apple Watch的部件生产商。代工不过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国内的很多手机品牌都自诩为中国的苹果,回头来看,或许“三星”更容易模仿,国内的很多手机厂商也确实是按着三星的路子走的。一个绝佳的例子就是,三星在手机销量严重下滑时,依然可以通过手机供应链产业来挽回业绩地下滑,三星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也承担着研发基地的角色。如果说国内手机厂商真将迎来一场寒冬,在产能盈余的情况下选择代工不失为一种选择,一则避免了大规模裁员,从而最大程度的维护品牌形象。二则可以缓解公司遭遇的资本寒冬。三则帮助公司游走在手机生产的一线,在生产技术和工艺上保持先进,也是公司价值的一种体现。
即便是沦为代工厂,也是手机厂商的另一种出路。从IDC的数据来看,联想第二季度手机交付量同比下跌三分之一,或许联想对代工之事的矢口否认,不过是害怕媒体的错误解读。但如果为了手机业务重组不受负面新闻影响而拒绝通过代工来过渡危机,联想的未来恐怕已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