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MEMS|传感技术 > 业界动态 > “2015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2015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智能制造引领“中国制造2025”
2015-11-12
作者:杨庆广

    制造技术的智能化改造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连为支撑等特性,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面对智能制造浪潮的兴起,如何面对、如何实施、如何转型都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

    为了给产业发展献言献策,2015年11月12日,《电子技术应用》杂志联合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举办了《2015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有近200位业内专业人士参与了本次高峰论坛。中国电子科技委副秘书长于庆宏、中国电子第六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一凡进行了开幕致辞。在论坛上来自IBM、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航天智造、华制国际、壮壮优选、德国3S、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特许机器、新汉、熊猫电子10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就智能制造内涵、外延、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png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中国电子科技委副秘书长于庆宏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国家重点电子企业,理应在智能制造这一领域走在前列。中国电子正在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核心主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在内部能力聚合方面,中国电子以优势的信息化能力为统领,将集团中已具备的工业制造能力和信息化能力融汇聚合,形成中国电子智能制造基础能力体系。在外部能力联合方面,中国电子联合IBM、北自所、公安部一所、工信部四院等技术研发力量,加强优势互补。未来中国电子将牢牢把握智能制造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在创新中谋求突破,推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任务落地实施。

2.png

中国电子科技委副秘书长于庆宏 

    中国电子第六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一凡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智能制造承担了加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发展由大变强的重大使命。他表示第六研究所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队一员,对于智能制造非常重视,在工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安全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累,希望和产业界合作,共同为智能制造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3.png

中国电子第六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一凡

    针对业界关心的问题,与会的10位专家和企业代表也就自己对于工业4.0、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理解,向参会的听众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检测中心副主任李航认为,在智能制造体系中要重视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要在设计、验证、建设、验收、运维、退役等不同阶段都把信息安全纳入其中。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筹备组成员、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主任苏禹表示,在智能制造具体实施阶段,各地区都要建立自己的发展规划。长沙作为有着一定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的城市,将以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为主要抓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业,实现长沙制造业四个方面的十二个指标,把整体运营成本、生产周期和不良品率都下降30%。

    针对现在电子产业发展,深圳壮壮优选董事长单承建认为,电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在单点做到极致,要踏踏实实做事,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

    在即将到来的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将给许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九大技术领域将是重点发展方向,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实施等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和集成公司也有着自己的市场空间。

    可以预见,在中国向着工业4.0转型过程中,将为整个工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整个行业形态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软件、硬件、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做好准备,为最终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做出贡献。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