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高通 多核并非绝对 单核效能才是重点

高通 多核并非绝对 单核效能才是重点

2015-11-19

  1.高通:多核心并非绝对 单核心效能才是重点;

  针对近期正式揭晓采用旗下首款64位元自主架构处理器Snapdragon 820,Qualcomm表示目前多核心设计仅落于行销术语,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处理器核心本身效能设计,同时强调未来处理器产品将维持少量核心数量设计原 则,并不会一昧追求多核心设计模式,似乎再次针对联发科多核心设计与多丛集 (Cluster)运作模式呛声。

M{68UWE1U($${ILU$7[(K6H.jpg

  相 较去年推出的Snapdragon 810处理器直接取用ARM big.LITTLE架构设计,分别以Cortex-A57、Cortex-A53架构构成“4+4”核心处理器,Qualcomm在今年推出的 Snapdragon 820恢复采用自主架构设计,藉由旗下首款64位元架构“Kryo”核心构成“2+2”的处理器设计,并且仍基于big.LITTLE大小核非对称式结构 组成,另外也整合包含Adreno 530 GPU、exagon 680、X12 4G LTE数据晶片,强调功耗相对Snapdragon 810降低30%,但单一核心效能相比Cortex-A57高出两倍。

  相较先前联发科强调多核心架构设计策略,Qualcomm在非正式对外说明内容中表示多核心设计并非绝对,认为核心架构设计才能反应处理器实际效能,一昧地增加核心数量事实上并没有太大意义。

  虽 然去年在Snapdragon 810处理器均直接采用ARM big.LITTLE架构设计的“4+4”核心组合,主要在于当时自主架构设计无法赶上时程,同时也说明当时呼应中国市场有明显多核心使用需求,因此决定 采用ARM big.LITTLE架构设计略作调整,但实际上并不认为核心数量越多,连带也会让效能提升。

  当然,Qualcomm自然是 为了强调Snapdragon 820处理器采用全新自主架构设计,并且期望透过“2+2”相对较少核心数量印证本身对于处理器效能表现的说法,但此款新处理器具体表现基本上还是需要更 进一步的数据作验证,同时也必须藉由实际套用在市售产品使用才能确认其效能表现。

  目前Snapdragon 820预计将在明年初陆续应用在LG、三星、Sony、小米、联想等合作夥伴推行产品,同时预期在CES 2016期间也会有更具体消息公布。经济日报

  2.外媒臆测:三星再次狠甩高通、S7全用自家芯片?;

  外界盛传,三星次世代旗舰机“Galaxy S7”将有两种版本,一款搭载三星自家的Exynos处理器、另一款采用高通骁龙(Snapdragon)820,比重为1比1。不过The Motley Fool大胆猜测,三星为了保住毛利,S7或许只采用自家晶片。

  The Motley Fool 16日报导,高通骁龙810过热,遭到三星S6抛弃,据传S7将回心转意,部分改用骁龙820。该网站认为,从三星发布自家晶片“Exynos 8 Octa 8890”看来,高通可能再次被甩。原因是三星和高通分手之后,利润明显增加,今年第三季,三星智慧机毛利从去年的7%、增至9%。

  不 仅如此,三星智慧机买气下滑,半导体渐成营运重心,Q3近半数获利都来自半导体部门,尽管记忆体是主要功臣,行动处理器也日益重要,陆厂魅族可能会采用 Exynos晶片。报导指出,考量到三星投注多少精力研发Exynos晶片,S7可能只会采用自家晶片,三星仅向高通采购低价处理器,用于平价机种 Galaxy J等。

  彭博社报导,BGC Partners日本证券分析师Amir Anvarzadeh电邮表示,Exynos处理器将成为三星的主要成长支柱,可能会大幅提高产出,供应给其他智慧机厂商。

  如 果The Motley Fool猜测为真,或许与高通骁龙820的多核跑分逊色有关。G4Games 16日报导,由微博爆料客i冰宇宙提供的数据看来(见此),三星Exynos 8890和骁龙820,单核跑分相近,但是骁龙820的多核跑分,被三星狠狠KO。GeekBench测试显示,Exynos 8890多核跑分为7,400分,为五款晶片之冠。联发科(2454)十核心晶片Helio X20的多核跑分,以6,500分居次,华为麒麟950为6,400分。骁龙820落居第四,仅有5,300分,苹果A9则为4,436分。

  不过 The Motley Fool的看法,显然忽略了三星是骁龙820的晶圆代工厂,骁龙820销量佳,也能提高三星营收。Business Korea 10月27日引述业界消息报导,为了解决骁龙820的过热问题,三星打算修改处理器的控制程式,希望在10月结束前提出修补方案。假如无法顺利克服困难, 那么三星将改而置入散热管(radiating pipe)、藉此预防过热。也就是说,三星会卯足全力,务求要让次世代智慧型手机“Galaxy S7”顺利搭载骁龙820。

  三星之前就是因为对骁龙810的表现不满意,决定在Galaxy S6采用自家处理器“Exynos 7420”。如今骁龙820也传出过热,为何三星却执意要在次代智慧机上使用?其最大原因,显然是因为骁龙810是由对手台积电(2330)代工,而骁龙 820则是交给三星制造。精实新闻

  3.上海贝岭董事会大“换血”集成电路业务整合将提速?

  ◎每经记者 曾剑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将上海贝岭(18.41, -0.74, -3.86%)(600171,收盘价18.41元)控股权划转给其子公司华大半导体后,市场均认为上海贝岭将成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业务的证券化平台。不 过,事情此后迟迟未有新的进展。今日,上海贝岭突然公告,中国电子及华大半导体拟对公司部分董事进行更换。记者注意到,此番新入董事均有华大半导体工作背 景,这种变化似乎预示着事情正向市场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华大半导体高管入驻

  据上海贝岭今日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更换第六届董事会部分非独立董事的议案》。根据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决定意见和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 推荐意见,赵贵武不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职务,陈磊、李瑞涛不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及董事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职务。同 时,推荐董浩然、李荣信和纪晓钟担任上市公司董事会非独立董事,任期与公司第六届董事会一致。

  此外,鉴于赵贵武因职务变动不再担任代理总经理,上海贝岭董事会拟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秦毅担任代理总经理。

  简历显示,赵贵武、陈磊、李瑞涛与新入的董浩然三人均为中国电子系人员。从董浩然等三名新入董事候选人的简历来看,其均为华大半导体在职高管。其中,董 浩然历任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工程师、经理、副总裁,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执行董事、总经理;现任华大半导体总经理,华大集成电路 设计集团执行董事,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执行董事、总经理,上海华虹集成电路董事长。李荣信现任华大半导体副总经理,纪晓钟现任华大半导体副总经理,华大集成 电路设计集团副总经理(主持经理班子工作)。

  颇值得玩味的是,上海贝岭董事会中4名非独立董事均为中国电子所推荐。此次“换血”,中 国电子唯独保留了马玉川继续担任上海贝岭董事职务。据马玉川简历显示,其历任中国电子经理管理部项目处处长,产业发展部计算机与通讯处处长、集成电路与元 器件处处长。现任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事业本部副主任。

  集成电路资产有望整合

  从上述情况来看,上海贝岭此番董事会成员更换,实为中国电子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内部调整。作为上海贝岭新任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在职高管入驻董事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这点来讲,上市公司此次董事会换血似乎不值得一提。

  不过,换个角度而言,此次董事会成员变更是上海贝岭控股权划转5个月后,控股方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面的首度“开刀”。因此,这种变化无疑值得投资者关注。

  记者注意到,在华大半导体此前发布的权益变动书中,其便曾明确表示,此次受让股权是配合中国电子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落实 中国电子与上海市的战略合作,整合集成电路板块资源,加快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实施的内部资产重组计划。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的统一运 营平台,将加快推进产业整合,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业务的系统发展。

  有了华大半导体这番表述,市场也因此对上海贝岭接下来的业务整合和资本运作赋予了较高的期望。

  官网显示,中国电子是国内唯一一家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和工艺研发、产业化应用等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格局的企业。公司旗 下拥有多家实力强、规模大的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其中包括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上海华虹集成电路、上海华虹(集团)等。在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上,中国电 子位居国内前列,是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智能卡与信息安全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上海贝岭也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业务成员,但公司目前的业务集中在通信、电能 计量、电源管理、音频功放等模拟集成电路领域。

  事实上,在国家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投入的背景下,除了中国电子外,清华控股也对涉及对 下属集成电路产业公司间业务和资产实施重组。其中包括将同方国芯(66.88, 3.16, 4.96%)部分股权划转到紫光集团。11月初,同方国芯(002049,收盘价66.88元)发布公告称,拟向实控人清华控股下属公司等对象发行股份, 募资800亿元,投入集成电路业务。每日经济新闻

  4.入主万业企业 浦东科投后手可期;

  □在2014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浦东科投一直对资本市场心生向往

  □集成电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内公司无不希望借助资本力量,尽快做大做强

  □浦东科投此次受让股权很可能打开其未来资本运作的空间

  □浦东科投目前主要从事并购投资、二级市场、股权投资三大业务板块

  □作为国资旗下的投资平台,浦东科投一改此前战略投资的角色,高调进场操刀运作,其深意值得思索

  ⊙记者 邵好 ○编辑 邱江

  从计划出海收购境外资产,到终止重组更换大股东,万业企业(11.08, 0.00, 0.00%)方案的变幻有些突然。不过,上证报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万业企业一开始的重组对象之一就是浦东科投,此次终止重组并转让股权,更像是分 步走,浦东科投入股或将留有后手。

  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来看,浦东科投此次入股万业企业更有着别样含义:在并购大潮汹涌之际,PE、VC已经不甘于曾经的“绿叶”角色,它们正在从一级市场逐渐迈进二级市场。

  一套方案“分步走”

  “万业企业原本就打算通过定增的方式引入浦东科投等重量级股东,同时收购境外集成电路企业股权。”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在其看来,“一劳永逸”的方案较为完整,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收购境外资产,无论是法律问题还是技术问题,都过于复杂。公司已经停牌了5个月,仍无法拿出具体预案,只得先终止方案。

  “终止不代表彻底没有资本运作,在符合各项监管政策的情况下,浦东科投将会有所动作,把原本想做的方案尽力完成。”该知情人士称。

  记者还了解到,在2014年刚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浦东科投一直对资本市场心生向往,此前其曾与浦东国资委[微博]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有过深入洽谈,但最终因种种因素未能成行。其此次跳出国资体系,选择万业股份,或许也说明了浦东科投的资本期待。

  抱有如此想法,浦东科投显然不会拿下股权了事,此次其受让股权很可能打开未来资本运作的空间。“未来将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优质资产,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价值。”

  行业竞争白热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浦东科投如此急迫的叩响资本大门,还有一个深刻的行业背景因素。

  在政策的指引下,集成电路领域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资本密集化、技术密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正因如此,行业内公司无不希望借助资本力量,并购获取技术,完成产业布局。

  就在一年前,浦东科投就曾高调宣布,与中电投资共同完成对全球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供应商澜起科技的收购。彼时,这项高达6.93亿美元的收购被视为浦东科投布局产业链的重要一步。

  “国内集成电路公司都在竞相出海淘宝,从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到长电收购星科金鹏,一掷千金收购拥有核心技术的海外公司几乎成了国内企业迈向世界前列的必选步骤。”沪上某行业分析师称。

  其进一步分析称,谁能拿出钱来买下资产,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而最有效的筹资手段之一就是资本市场,日前同方国芯(66.88, 3.16, 4.96%)宣布启动800亿元的超大定增计划,也间接印证着行业的激烈竞争。

  或引领投资平台上市

  此次股权转让方案中,浦东科投的“身份”格外引人关注。作为国资旗下的投资平台,浦东科投一改此前战略投资的角色,高调进场操刀运作,其深意值得思索。

  公开资料显示,浦东科投目前主要从事并购投资、二级市场、股权投资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并购投资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和医疗健康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开展跨境 并购业务;股权投资则是围绕智能终端、云计算、存储器、智能医疗设备、互联网+、微创介入器械等领域开展;同时其也通过参与定向增发、配置型投资布局二级 市场。

  显然,浦东科投已经在投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其此次直接拿下万业企业大股东之位,谋求更大运作平台的同时,也希望在A股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资本运作浪潮愈加汹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投类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并担当主要角色。“这样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做好资本布局,又 能够真正把握公司发展节奏,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发展计划。目前有些创投类公司已经做得很好,未来或许将有更多的创投公司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当家 人。”THE_END上海证券报

  5.第三季全球硅晶圆总出货面积微幅下滑;

  全球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旗下之Silicon Manufacturers Group (SMG)最新公布的分析季报显示,2015年第三季全球矽晶圆出货面积较上季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SEMI统计,2015年第三季全球矽晶圆总出货面积为2,591百万平方英寸(million square inches,MSI)较上季的2,702百万平方英寸下滑4.1%。不过,今年第三季总矽晶圆出货相较去年同季则呈现持平。

  SEMI台湾区总裁曹世纶表示,“矽晶圆季出货在连续两季创新高后出现微幅下滑,但和上年同季维持相同水准。自2015年初至第三季末,出货量亦较去年同期高。”(如下表)

  球矽晶圆出货面积趋势 (单位:百万平方英寸)

  (来源:SEMI,2015年11月;以上出货数据仅限半导体应用领域,不含太阳能相关应用)

  以 上引述之所有数据包括原始测试晶圆片(virgin test wafer)、外延矽晶圆(epitaxial silicon wafer)等抛光矽晶圆(polished silicon wafer),亦有晶圆制造商出货予终端使用者的非抛光矽晶圆(non-polished silicon wafer)。eettaiwan

  6.三星、SK海力士独大 对韩国半导体是福还是祸

  韩国半导体产业营收在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两大厂之外,正逐渐减少。三星和SK海力士各居存储器市场第一、二名,营收每年大幅成长,韩国半导体产业出现基础强化的错觉。然事实上除两大 厂外,韩国半导体产业规模正逐渐缩减。

  Digital Times引用市调机构IHS资料指出,2015年上半韩国半导体营收中,三星以199.63亿美元占66.9%,SK海力士以85.56亿美元占28.7%。两企业营收比重合计达95.6%,以最近期第2季资料来看,比重更是以95.7%刷新历年纪录。

  三 星和SK海力士在DRAM、NAND Flash等主要销售项目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营收仍然维持成长。两企业的营收从2013年459亿美元、2014年541亿美元一路上扬,2015年将突 破600亿美元。同时,三星和SK海力士占韩国半导体营收比重也从2013年93%、2014年94.6%等,持续攀升。

  而排除两企业外的其他企业,营收正逐渐下滑。三星2014年营收年增50亿美元,SK海力士也年增33亿美元,然除两大厂外,韩国半导体营收2014年较2013年减少约8亿美元。

  韩国半导体业界人士表示,韩国IC设计业者难以依靠半导体设计获利,触角伸向其他产业,然此部分仍反映在营收表现上,因此实际上营收缩减幅度更大。韩国专家发出警讯,指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根基正在动摇。

  韩国半导体产业除存储器外,应用处理器(AP)、数据机、感测器等半导体企业多元共存,与架构强大根基的美国、日本、台湾等地相比,韩国半导体产业架构其实相当脆弱。三星、SK海力士的营收若减少,将使韩国半导体出口整体受到冲击。

  以 主要半导体生产国的营收结构来看,几乎没有特定少数企业占整体营收90%以上比重的案例。日本东芝(Toshiba)营收比重占日本半导体营收的20%, 英特尔(Intel)、高通(Qualcomm)、美光(Micron)等美国前三大企业营收,合计也不到美国半导体营收的50%。Digitimes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