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共推无线电应用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共推无线电应用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2015-12-09

  由中国通信学会和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CRAM2015)”和第一届“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IoT2015)”日前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

2.jpg

  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及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在南京举行,图为会场全景

  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是我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领域的年度盛会,迄今已举办十届,其目的是为全国无线电领域的主管部门、专家学者、研究单位和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一个政策研讨、技术交流、学术争鸣以及相互合作的平台,通过对无线电管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四种手段的研究和讨论,推进我国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更好地宣传国家无线电频谱应用与管理的政策,促进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加强无线电应用技术的交流和无线电领域的各界技术合作。“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则是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第一届年度会议,其目的是围绕国家物联网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打造我国物联网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桥梁与纽带,为全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提供一个科学探索、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产学研协同、成果转化、技术应用以及学术争鸣的公共学术平台,全方位展示我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领域的成果。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在致辞中指出,放眼全球,无线电应用领域正在加快5G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应用,物联网领域正在攻克核心技术并加快建设标准体系和产业应用。他希望业界紧跟无线电和物联网领域前沿技术,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主动适应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和物联网领域的变化,宣传国家无线电技术应用与管理政策,促进有效利用和合作。充分利用大会提供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产业协同、成果转化、技术应用以及学术争鸣的平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我国无线电事业和物联网事业作出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在致辞中表示,截至今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13亿,网络规模世界第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各类无线电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充分利用无线电技术资源做好管理、满足各种各样无线电业务需求,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他还表示,物联网发展与无线电发展密切相关,希望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委员会和物联网委员会积极工作,推动我国无线电应用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信息化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在这样发展浪潮中,南京邮电大学抢抓机遇,在全国率先开办物联网本科专业,成立了物联网学院和物联网研究院,获批物联网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教育部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在深度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提升无线电应用管理层次和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新兴技术的产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显得更加迫切。

  本次会议旨在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我国无线电领域和物联网领域的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全国无线电应用技术领域和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领域的政策研讨、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协同创新;全方位展示我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领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领域的成果;共商我国未来无线电事业和物联网的发展大计,为“创新驱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和服务。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委员会和物联网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以及来自全国无线电和物联网领域的产业界、科技界、管理机构的领导、专家和各界代表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组织了12个大会特邀报告,其中姚建铨院士、张明高院士、吴培亨院士、于全院士先后作了《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信息技术前沿探讨》、《电波传播与信息化武器装备》、《太赫兹技术与新型无线通信》、《空间信息网络技术》的学术报告,全军电磁频谱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沈树章教授作了《关于军民无线电管理与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的学术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作了《我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学术报告。会议还组织安排了“无线电应用与管理”、“现代通信与无线技术”、“智慧城市与交通物流”、“绿色生态与智慧农业”、“智慧健康与益民生活”、“信息感知与物联网应用”6个专题分论坛,近40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无线频谱资源,推动我国无线电应用和技术产业进步;如何围绕国家物联网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等问题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