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探讨 光伏应用技术创新对冲成本压力

探讨 光伏应用技术创新对冲成本压力

2015-12-25

  前11个月发电量同比增4倍多,光伏应用前景广阔

  机器手卖力地焊接电池片,工人们忙碌地检验组件……12月18日,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

  “上半年我们只开了两个车间,现在3个车间全部满负荷运转,员工也从1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人,仍然有900兆瓦的订单接不过来。”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刘磊介绍,光伏产业加速回暖,企业订单饱满,产销两旺。今年1到9月份,该企业累计出货1549兆瓦,同比增长67%,产值56.6亿元,同比增长42%。

  除了上游的制造企业,下游的光伏应用企业产销同样红火。合肥微纳电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建筑用光伏构件的企业,与普通的光伏组件不同,该企业研发生产的建筑用光伏构件,可直接替代建筑外墙和屋顶,实现光伏发电与建筑应用完美结合。企业副总经理罗伟介绍,自去年投产以来,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先后与全国物流仓储协会、合肥市粮食局等多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合肥地区粮库屋顶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近百兆瓦。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持续回暖。截至11月底,全省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75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规模25万千瓦。1月至11月光伏累计发电量约3.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28%。

  “目前光伏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为0.74%,而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则占到30%以上,未来我国光伏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光伏产业研究专家、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张晓安指出,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重视,“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要达到15%,光伏产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投入大融资难,应用推广仍有“绊脚石”

  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对企业而言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现在不敢盲目扩张产能,毕竟光伏行业不确定因素太多。”刘磊认为,现阶段光伏产业要实现长足发展,仍面临很多“绊脚石”。

  建设场地的限制,是制约光伏应用推广的先天不利因素。“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农村土地性质受限,未来光伏电站的发展趋势将会从集中式转向分布式。”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万长青认为,不同于西北地区拥有大量的荒山戈壁等有利资源,我省地面资源稀缺,未来应该以分布式电站建设为重点。建设分布式电站也面临一些难题,如很多大型工业厂房设计荷载不能满足屋顶电站增加13公斤荷载的要求,白白浪费了大量的屋面;一些企业出于安全隐患等方面担忧,迟迟未将光伏发电项目提上日程等。

  初始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也是制约光伏应用推广的重要原因。据张晓安介绍,光伏电站属于一次性投入,后续二三十年基本上不需要投入,以1个3000瓦的光伏电站为例,建设成本大概2.6万元,年利润回报率在8%~10%,10年左右能够收回成本。按照合肥现行的补贴标准,农村居民可享受1.2万元补贴,自己只需花1.4万元。同时电站一年可发电3000多度,卖给电网年收入约3000元,四五年就能收回成本。即便如此,农民自愿安装积极性并不高,目前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光伏扶贫项目。

  此外融资难、补贴发放不及时等问题,也是阻碍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光伏行业属于资金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资金占用量大,而可抵押资产不足,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是导致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补贴不能及时发放也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采访中,合肥一企业负责人透露,除了市级补贴足额到位外,国补一直没有拿到过。据了解,获取补贴需从地方财政、价格、能源部门开始进行初审,最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进行审批,审批完后进入目录,中央财政再拨付至地方财政,企业拿到补贴时间有可能超过一年半。

  降成本促升级,期待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4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万长青认为,未来要让光伏进入寻常百姓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光电转换率,降低成本,早日实现平价上网,摆脱依靠补贴的局面。

  实际上,伴随着技术的升级改造,光伏产品的成本一直在不断降低,光电转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以前1瓦的电池片要十几块钱,现在只要4毛钱。”刘磊介绍,晶澳公司研发的多晶组件电池平均转换率达18.9%,单晶组件电池平均转换率达20.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长远看来,光伏电价不仅会追平火电价格,以后还会低于火电价格。”张晓安说,现阶段仍要保持补贴政策的稳定性,扶持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完善优化相关补贴机制,提高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同时,要加快光伏应用推广,通过技术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实现光伏发电就地消化。合肥为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积极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应用结合起来,研发生产出直接替代建筑屋顶或墙体的装饰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和外围护结构材料,同时满足建筑和光伏的功能要求和安全性能要求,产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广泛应用于民用与公共建筑、工业厂房、高铁、公路等。

  张晓安认为,光伏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和统筹规划,对于当前的装机热,应该防止一哄而上,引导企业向高水平、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完善好电网、输电线路等基础工程和服务配套,打通光伏电站的最后一公里。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