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转战服务器 能否撼动英特尔统治地位
2016-01-21
中国芯,一直是中国人的痛与梦。尽管道路曲折,但从未放弃过追逐。
1月17日,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与贵州省政府宣布战略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据悉,合资企业首期注册资本18.5亿人民币(约2.8亿美元),贵州方面占股55%,美国高通公司方面占股45%。
在前线认为,放眼全局,美国高通公司此次在华的举措,将对其自己、中国服务器市场、中国芯片产业,乃至全球市场带来一连串反应。
移动无忧 踏入别人家后院
剧情反转。
在2015年接受60.88亿人民币“反垄断”罚单的美国高通公司,在2016年开年就抛出巨大举措,这种转变速度,表面上看,让人大吃一惊。
但是,熟悉美国高通公司在中国发展背景的人,对此会觉得水到渠成,没什么可大惊小怪。
美国高通公司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其一系列举措对中国通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CDMA技术不但成为全球的主流3G标准,在中国3G及4G的建设过程中,高通的身影始出在人们眼前。
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中国成为全球瞩目的移动市场,众多手机品牌快速崛起,凭着快速和性价比等优势,中国品牌把苹果、三星、诺基亚等全球品牌打落马下,手机发展的进程中,高通很敏锐地把握住了中国市场的发展脉络。
尽管,在手机市场遭受过MTK、Marvel、海思,甚至是英特尔等品牌的挑战,但是,高通一直还被业界看作是高端的象征。
甚至,在如今的中国手机市场上,谁能够先发高通的某款芯片,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比如,当下多家厂商都在拼谁首发骁龙820。
在这种“衣食无忧”的情况下,高通为何要踏入别人家的后院呢?
缘何切入服务器市场?
美国高通公司,这名好长,但这是目前最标准的称谓了。长期以来,这个名字与移动、通信有莫大的关联,却与服务器市场绝缘。而这次,强关联来了。
其实在2015年8月,美国高通公司就与贵州省达成了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在服务器领域展开合作。而此次活动,是双方当时合作意向的落地。
长期以来,手机市场都被定义为消费市场,因而高通也被“定义为”一家消费公司。
其实,美国高通公司才是一家B2B的公司,它并不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是通过向移动设备厂商交付芯片,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高通公司曾经一度十分羡慕英特尔的“Intel Inside”,因为虽然英特尔也是一家“幕后”公司,但是遍布在电脑、服务器、平板电脑等显著位置的那个标签,让很多人记住了英特尔。
尽管,美国高通公司与英特尔一样都是玩芯片的,而且,两家公司在诸多领域都已经展开拼杀。但服务器,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服务器市场,是英特尔的天下。
近十年来,英特尔凭借着至强处理器,在服务器市场叱咤风云,曾经辉煌的IBM Power也被英特尔打得偏居一隅。
尽管,x86鲸吞了这部分服务器市场,但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发展,ARM阵营开始悄然侵入英特尔的后院。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向ARM阵营抛来橄榄枝。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2013年1月份,百度南京云计算数据中心首次对外曝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这是全球首个基于ARM架构服务器的大规模商用。
由此,业界开始对ARM和x86的对抗有了新一步的认知。
美国高通公司作为ARM阵营中的生力军,不会对ARM在服务器市场的发展无动于衷。
况且,美国高通公司以移动、通信为主业,虽然市场份额很高,而且市值常年稳居科技公司前十,但是对于业务单一的它而言,亟需寻找全新的增长引擎。
无独有偶。
本在x86市场活得还相对可以的AMD,近几年来遭遇困境,随着新Lisa Su出任公司CEO,进一步坚定在64位ARM服务器市场的举措。
不在一座山峰上坐到天黑,因为有更多高峰等着你。
美国高通公司的举措,与AMD的反水,都在证明一件事儿:ARM全面进入服务器市场,已经成大势所趋。
那么,本来在移动、消费市场叱咤风云的ARM,有何本领进入企业级市场呢?
其实这里面,可以把ARM等同于美国高通公司,因为它可以算是ARM的代言人。
从技术角度来看,ARM之所以可以用到服务器领域,首先是因为它的低功耗特性,其次是其价格优势。
目前,ARM服务器还不能完全替代x86服务器或Power服务器,其性能还是偏低,不过在存储服务器等对性能不敏感、对功耗要求有更高要求的领域,比如互联网领域的存储服务器等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由于在互联网应用环境中有着巨大的需求量,因而低功耗服务器成为美国高通公司、AMD等公司盯上的巨大商机。
当然,在这个领域英特尔也丝毫不放松,其凌动处理器虽然在手机市场并未一炮打响,但在低功耗服务器市场则意外走红。
虽然在移动市场,美国高通公司拥有着牢固的市场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一直可以高枕无忧。
在智能手机市场,MTK、华为海思等逐渐在向高端市场进发,而在平板电脑市场,英特尔则收获更多领地。曾经微软试探性地采用高通芯片,推出Surface电脑,而如今均以回归到英特尔平台。
以上促因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当这些因素同时爆发,将对移动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身处中心的美国高通公司,势必受到影响。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企业级市场已经成为科技产业的重要发展所趋及重要风口。这是因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趋势的推进,企业级市场有着强劲、稳定的需求。
在科技产业的顶尖领域——半导体芯片产业打拼多年的美国高通公司,没有理由不进入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此前有报道称,美国高通公司面向服务器市场的ARM处理器,具有24个核心。初来乍到的美国高通公司,刚一出手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实力,这一点都不意外。
而相比之下,早在2012年就宣布进军ARM服务器市场的AMD,到今年1月发布了其首款ARM处理器。
芯片下一波增长在中国?
谈了很多芯片产业血雨腥风,是时候说说,中国芯片产业及美国高通公司在其中的影响。
从自己努力,到合作,中国一直试图在科技产业证明自己。
从目前芯片产业的格局来看,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芯片大国。英特尔、AMD、高通、IBM等芯片业的领先企业均为美国公司。
目前,中国自主的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国产芯片等几个产业发展也算是有条不紊, 而且软件领域已经实现了替代,但是在芯片领域,虽然龙芯、海思等已经有商业应用,但是整体而言,中国芯片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巨大差距。
买买买,引进来,一度成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芯片市场从未如此活跃,中国企业试图借助收购、合并、合作的方式,快速切入芯片的快车道,在芯片的跑道上,正是中美之间的对决。
中晟宏芯等国内的诸多合作伙伴合作,通过OpenPower联盟,把IBM的Power处理器国产化,从而以暗度陈仓的方式实现了国产芯片梦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华紫光的土豪买买买,其在2013年以18亿美元收购展讯,随后以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2014年,紫光把被收购的二者20%股份作价15亿美元售予英特尔。紫光的一系列布局,让人们脑洞大开,其似乎正在构建软硬服务一体的垂直生态。
在2015年10月份,AMD宣布把其苏州工厂卖给了南京富士通,此举也让人浮想联翩,对于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中国芯片产业而言,从封装产线上进一步做好了准备。
高通与贵州省的合作,则进一步引爆了业界对中国芯的期待。
GQ组合让人期待
贵州和美国高通公司(取首个双方名字的首个字母,可以看作是GQ组合),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组合。
在前线认为,美国高通公司与贵州联手服务器芯片,对于双方,以及全球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等市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1、助力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中国芯,中国梦。
为了这个梦,什么招都试了、使了。这次贵州与美国高通公司的合作,虽然并没有过多的技术转让方面的细节公布,但是合资公司的未来仍然让人期待。
以美国高通公司目前的骁龙820为例,其已经拥有14nm、FinFET制造工艺,这对于其在服务器市场的表现来说,已经具备很强的技术积累。
目前尚未得知,双方会推出何种工艺的“中国芯”,但是值得期待的是,或具备历届中国芯最高工艺。
2、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
IDC数据称,2015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器CPU芯片市场规模为370万片,2020年将达到860万片,年增长率为18%。
中国市场对低功耗服务器有着巨大需求,因而,这对于美国高通公司和贵州省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3、助力中国服务器厂商登顶
目前,中国服务器厂商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国,联想、华为、浪潮、曙光等已经成为市场佼佼者,惠普、戴尔、IBM等国际品牌的优势日渐衰弱。
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服务器厂商将在不久的未来统领中国乃至全球服务器市场,而随着更高性价比、更低功耗的“GQ”处理器,这一进程或将提速。
4、加速贵州乃至西南产业发展
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去年4月份,贵州曾经召开国际大数据峰会,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特产”,而有了美国高通公司等一系列高科技公司的助力,贵州、西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大数据、云计算都将得以促进。
5、竞争加剧 需防英特尔打压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热点,全面引爆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市场,服务器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设备,需求将急剧增加。而随着美国高通公司在华的布局深入,芯片市场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起来。
在美国高通公司的目标市场上,少不了英特尔、AMD、IBM等公司的身影,作为新来者,应该专注于提升技术、产品特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有胜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目前在芯片产业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制程和生产方面,比如一条生产线就要几十亿美金,这已经构建了很高的门槛,GQ想要突围确实不易。
一家公司的华丽转身
去年,美国高通公司挥一挥衣袖,60.88亿人民币用来支付反垄断罚款;而如今,它一方面加速移动市场变革,在手机上引入虚拟现实等特性,另一方面积极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等市场。
之前的美国高通公司,总是被人诟病浮在上面,只是从这里带走收入,而如今,它正在完成华丽转身,以技术与本地产业同步。
这种战略可能让你出更多力,但是能获得更多尊重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