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价格下跌 彩电市场继续表现强者恒强行情
2016-02-17
2016,中国彩电市场开门迎喜。1月份适逢农历春节商战,彩电市场继续表现强者恒强行情。
根据港股创维数码公布的业绩,当月创维于中国市场的电视机销售总量同比增长10%至141.5万台,其中4K智能电视中国区销售量同比增长74%至44.72万台。
值得关注的是,1月份,创维智能电视占所有彩电的销量比重约达80%,而在2015年1月份,这一数据是57%。港股另一家上市公司TCL多媒体公布的业绩显示,在中国市场,TCL智能电视机的销售总量为76.27万台,占1月份LCD电视机销售总量的64.5%,上升趋势持续。
也就是说,国产龙头彩电企业的产品智能化转型已基本步入收官期,随之而来的,将是4K电视的全面入户和高端产品结构占比的提升。
在2015年1月份,创维4K电视销售占比为20%,2016年1月份,这一数据是32%。尽管创维4K智能电视在2015年4月份~2016年1月份的10个月间销售量已经同比增长了96%至247.41万台,业绩表现抢眼,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在内部占比数据上看,该公司4K电视的继续增长依然是“钱景光明”,比重持续提升大有可为。
不管是创维、TCL还是海信、三星,一般而言,4K智能电视的毛利率及平均销售价格在所有电视机系列当中都是最高的,尤其是这些企业主打的高端4K电视型号,毛利率更高。
众所周知,2015年各大彩电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产品均价下滑,有的彩电企业甚至出现十二亿元人民币级别的巨额亏损,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机。
大环境下,已经全面入户的智能电视,面临着互联网电视厂商的低价竞争,但在高端4K电视产品领域,老牌彩电企业依然占据绝对话语权。如OLED有机电视、量子电视、超薄电视、激光电视、曲面电视等,基本都是龙头彩电品牌把持着。
互联网企业受制于诸多因素,甚至很难跟随OLED、量子这类新技术的脚步,只能往120英寸、70英寸这类超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方面拓展,在4K电视的产品线丰富程度上,互联网企业也远低于龙头彩电厂商。
可以预见,围绕高端技术、高端用户和高端市场而进行的结构转型,依然会是2016年龙头彩电企业的耕耘重心。
据了解,2016年1月份,对于买电视机的国内消费者来说,则是便宜了不少。1月份,创维电视机总销售额按年减少6%,彩电产品的销售价格下跌,一大主要因素就是面板价格的持续下跌,因为面板成本占一台电视机的约60%左右,成本大降价,自然彩电终端卖价也会下降,又助推国产彩电的销售大涨。
实际上,上游面板平均价格下跌的幅度,比电视机综合平均销售价格下跌的幅度还要大,未来智能电视的市场销售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下探,消费者仍可持续关注。
而面板价格的下跌,在于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面板厂商高世代(8代线、8.5代线)产线陆续投产,冲击传统的韩国、日本面板制造巨头。
伴随着中国企业产能爬坡推进,国产面板的自给率未来将继续提升,也推高全球面板产能,大规模的产能增加,加上过往库存滞销,使得日本、韩国面板企业的垄断定价优势不再。
据了解,国产彩电和智能手机企业对进口面板的依赖度呈下降趋势,全球性的彩电销售低迷、智能手机增长放缓,也造成韩国、日本面板企业的销售萎缩,面临激烈竞争杀价。
2015年第四季度,韩国最大的电视机面板制造商LGD录得营业利润606.2亿韩元(约合5049万美元),同比上一年同期暴跌90%,就是源于来自中国大陆的面板产能迅速提升,面板市场价格持续下降。
比如京东方A公司2015年开始建造的10.5代线液晶面板基地,将为60英寸及6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电视机面板国产化添砖加瓦,去年华星光电也传出在论证上马11代线的可行性。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投产的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还是夏普和鸿海共同运营的SDP十代线。
目前,中国本土面板企业大规模切割的大尺寸产品多在55英寸左右,在65英寸以上的规模量产依然是短板。
若京东方A和华星光电的10.5代线和11代线步入轨道,不仅是大尺寸面板国产化的新里程碑,届时国产彩电企业在65英寸以上的电视面板采购,也将摆脱过度依赖日韩企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