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1553B总线以其可靠性高、实时性好、使用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飞机、导弹、卫星、舰艇、坦克等航空、航天、兵器领域,并且逐渐扩展到地铁交通控制等民用领域。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1553B总线由于接口配置复杂,无法直接与PC进行通信,使得系统的安装调试存在困难。利用NIOS II软核处理器面向用户、灵活定制的特性和USB接口方便、支持热插拔的优点,给出了一种在FPGA上已经实现的1553B总线测试系统设计方法。整个系统硬件设计简单,软件设计稳定可靠,可应用于1553B系统调试和测试以及各种仿真实验中。
关键词: NIOS II软核处理器;1553B;USB;测试系统
0 引言
MIL-STD-1553B由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灵活性强的特点,已经发展成国际公认的数据总线标准,广泛应用于现代飞机、导弹、卫星、舰艇、坦克等航空、航天、兵器领域,并且逐渐扩展到地铁交通控制等民用领域。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1553B数据总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1553B已经成为国内航空航天的主要航电总线之一。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也通过不断努力,已经有能力研制生产出符合1553B标准的接口芯片,本文在设计中即采用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自主研发的JBU61580作为1553B总线通信控制器,其与DDC公司的同型号芯片BU61580完全兼容,支持插拔替换,具有总线控制(BC)、远程终端(RT)和监测终端(MT)三大功能[1]。
1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 Ⅱ系列的FPGA(EP2C8Q208C8)作为主控芯片,内嵌NIOS Ⅱ软核处理器,输入时钟为20 MHz,由PLL倍频出两个100 MHz时钟分别提供给NIOS Ⅱ软核处理器和外接的SDRAM使用。USB接口部分采用CH375芯片,1553B接口部分采用JBU61580芯片,均利用SoPC Builder支持的用户自定义元件定制时序转换逻辑,以提高接口芯片的读写速度,而NIOS Ⅱ则负责两者之间的数据解析和交换。
1.1 总体设计思想
硬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可以分为5个部分:(1)系统核心模块:NIOS Ⅱ处理器;(2)处理器外围支持电路:时钟单元及SDRAM控制器;(3)程序下载调试模块:JTAG接口控制器和异步通信接口(UART用于打印调试信息);(4)系统内部外设模块:诸如系统ID、定时器、用户自定制逻辑等;(5)系统外围设备:EPCS存储器、CH375、JBU61580。
1.2 系统外围接口设计
1.2.1 EPCS接口
系统采用Altera专用的配置芯片EPCS4存储FPGA的配置数据和NIOS Ⅱ的程序,EPCS4总共有4 Mbit的存储空间,分成8个64 KB的块,并通过专用电路接口与FPGA连接[2]。FPGA的配置数据从EPCS4中偏移地址为0的地方开始存放,紧接着FPGA的配置数据就是NIOS Ⅱ的程序,也就是说FPGA的配置数据和NIOS Ⅱ的程序从EPCS4的低端地址开始存放,而在本设计中只占用了不到4个块的存储空间,所以高端块的存储空间可以用来存放JBU61580的配置数据。
1.2.2 CH375接口
CH375是一个USB总线的通用设备接口芯片,工作在全速模式,兼容USB2.0,其内置了USB通信中的底层协议,具有省事的内置固件模式和灵活的外置固件模式[3]。在内置固件模式下,屏蔽了相关的USB协议,自动完成标准的USB枚举配置过程,完全不需要本地端控制器作任何处理,简化了NIOS Ⅱ的固件编程。本设计中CH375芯片只负责数据的交换,接收上位机下传的数据和NIOS Ⅱ上传的数据。CH375的8位数据总线、4线控制信号读选通、写选通、片选输入、中断输出通过SoPC自定制逻辑连接到Avalon系统互连结构。
1.2.3 JBU61580接口
JBU61580工作在16位缓冲非零等待模式下,工作电压为5 V,在3.3 V电压下工作的FPGA不能与其直接相连,中间需要接总线驱动器245芯片进行电平转换。JBU61580的寄存器和存储器的读写控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PIO口来模拟JBU61580的读写时序,此方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扩展性强,但读写速度比较慢,不利于系统的模块化与集成;二是根据HDL语言定制符合JBU61580的时序控制逻辑,以访问内存的方式来读写JBU61580的寄存器和存储器,此方法实现稍微复杂,但是可以极大地提高JBU61580的数据读写速度。本设计中即采用了第二种方法。
2 软件系统设计
由于JBU61580工作在16位缓冲模式,而CH375只有8位数据总线,因此上位机程序要与NIOS Ⅱ约定相同的数据封装格式。上位机将JBU61580的16位地址和数据信息以及一些传输控制指令拆分成8位数据,经过USB总线传输,NIOS Ⅱ收到之后再重新解析成16位的地址和数据。在配置数据全部传送完成之后,NIOS Ⅱ再根据控制指令来配置JBU61580,使其工作在指令要求的模式(BC、RT或MT)下。另外NIOS Ⅱ还将根据上位机的指令决定是否将配置数据写入EPCS中,使得单板在上电复位之后不需要再从上位机获得配置数据,从而可以离线工作。处于离线工作状态,NIOS Ⅱ还应实时监测CH375的中断信号,以便接收上位机的控制指令进入联机工作模式。同样,若NIOS Ⅱ需要上传JBU61580的通信数据,也要将读取的16位数据拆分成两个8位数据,再写入CH375的上传端点中,上位机取走数据之后同样按照约定的封装格式将解析成16位的数据显示出来。
软件系统设计分为NIOS Ⅱ固件程序和上位机程序。NIOS Ⅱ固件程序又分为固件主程序、中断处理程序、数据包解析程序。上位机程序则包括BC模式接口及传输控制、RT模式接口及传输控制、MT接口及传输控制3个部分。
2.1 NIOS Ⅱ固件程序
2.1.1 固件主程序
固件主程序主要负责系统初始化及流程控制。初始化主要包括CH375的工作状态测试、工作模式选择,JBU61580的初始复位,读取并判断EPCS4配置存储器的高位地址特征字符以确认是否需要单板离线工作等。在初始化之后进入主循环,实时监视USB接口和1553B接口的中断信号。
2.1.2 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包括CH375中断处理程序和JBU61580中断处理程序。由于1553B接口的实时要求性高,因此在SoPC系统搭建过程中,JBU61580的中断优先级要高于CH375的中断优先级。
在CH375中断处理程序中首先读取中断状态,判断中断类型,再进入相对应的中断类型处理程序。如果是批量端点接收到数据,则读取缓冲区的数据,并置位中断下传标志,退出中断[4]。如果是批量端点发送完数据,则应置位中断上传标志,退出中断。其流程如图2所示。
在JBU61580的中断处理程序中,由于存在BC、RT、MT 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5],则分别对应了不同的中断处理程序。以RT模式为例,当JBU61580接收到来自1553B总线的与本地址相关的消息时,若符合中断条件,将产生中断。由NIOS Ⅱ进行处理,中断处理程序中首先读取JBU61580的中断状态寄存器,判断是否是干扰引起的误中断,读消息描述符中的消息块状态字,判断是否是非法指令;读RT状态字寄存器,判断是否是子地址忙;读取RT上次命令寄存器,获取命令字;根据消息描述符中的数据块指针,找到数据块并保存数据至消息块的结构体中[6]。其流程如图3所示。
2.1.3 数据包解析程序
数据包解析程序负责解析上位机下传的8位数据及传输控制指令,遵从上位机封装数据的协定,解析出配置JUB61580的16位地址和对应的数据,以及一些如启动、复位等必要的控制指令。另外数据包解析程序还要将从JBU61580读取的16位通信数据分拆封装成8位数据写到CH375的批量上传端口,等待上位机取走。数据包解析程序如图4所示。
2.2 上位机设计
CH375在计算机端提供了应用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是由CH375动态链接库DLL提供的面向功能应用的API。用户可以在上位机软件中直接调用这些API,极大地减少了编写USB设备驱动的工作量。CH375动态链接库提供的API包括:设备管理API、数据传输API、中断处理API。上位机的程序可以分成下传数据和上传数据两部分,下传数据调用CH375WriteData()函数来实现,上传数据调用CH375ReadData()函数来实现。由于CH375芯片的上传缓冲区和下传缓冲区只有64 B,故一次的数据传输不能超过64 B。整个上位机软件采用VB2008编写,图5是RT控制接口界面。
3 结论
按照本文的方法已经成功实现了通过USB实时控制JBU61580的1553B总线接口测试系统,整个系统硬件设计简单,软件设计稳定可靠,可应用于1553B系统调试和测试以及各种仿真实验中。
参考文献
[1] 周远林,吴忠,丑武胜.基于BU-61580的1553B总线接口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35):65-68.
[2] 任承志,宋克非,王淑荣.基于BU65170与单片机系统的RT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6-2):18-20.
[3] 雷勇,吴勇,潘莉.基于USB的1553总线通用接口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4):861-864.
[4] DDC. MIL-STD-1553B Designer′s Guide[S]. 1998.
[5] Condor Engineering Inc. MIL-STD-1553 Protocol Tutorial[S]. 2004
[6] 黄长春,徐抒岩.基于DSP的1553B总线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