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投入5亿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
2016-02-2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5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工业稳增长调结构有关情况。
苗圩表示,围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今年分别制定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文件正在会签当中,可能不久就要公布。
苗圩表示,比如说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今年一个重点的任务就是要启动实施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比如说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今年大概要筹备建设2-3个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还要支持省一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这个技术创新中心的重点,不是要解决单个企业所能解决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而是重点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的突破,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所以技术创新中心,既然是要解决行业的共性技术,也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这里不是一个企业,而是行业内的若干家企业,特别是行业内的一些主要企业。
现在有一个走的比较靠前的就是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据了解,除了比亚迪之外,其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都不研发电池,都不做电池,都是代购的电池。各位都知道,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质量、安全等各方面成败,所以联合了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目前已经投入了5亿的资本金,正在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的研究研发平台。
以下是直播原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介绍工业稳增长调结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先生,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先生。下面先请苗圩部长介绍情况。
苗圩: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长期以来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当前工业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在新常态下对当前的工业形势“怎么看”?我们给各位朋友都发了背景材料,大量的情况和数据在那上面已经提供了,我想用最短的时间概括讲一讲“怎么看”的问题。
2015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工业下行压力也在明显增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工业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千方百计稳增长,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工业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相对于前些年两位数的增幅明显回落。但考虑到国内外环境的变化,6.1%的速度也不低,仍在工业运行的合理区间。从国际环境看,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截至去年,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4年低于整个经济增速,由此带来我国出口大幅度下滑。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还比上一年增长20.3%,2012年就跌到了7.9%,之后一直下跌,2015年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是负增长,-1.8%。从国内情况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价格上升,再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长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从结构调整看,由于营改增扩大范围,原先工业内部的一些业务逐渐外化到工业企业之外,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采购等,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也是社会分工变化的结果。从工业运行情况看,2015年四个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4%、6.3%、5.9%和5.9%,季度波动幅度不超过0.5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19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我们也分析了一下,下滑较大的省份基本上是能源、资源、重化工业占比比较大的省份。总之,2015年是我们近年来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但是我们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了工业平稳运行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传统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重点开展的工作:一是加强技术改造。“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7.5万亿元,平均每年不到8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但是去年一年技术改造投资就完成了9.5万亿元,比平均数高出很多。企业技术改造使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得到应用,提升了整个工业的发展水平。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9100万吨、炼钢948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水泥6.4亿吨、平板玻璃1.6亿重量箱,市场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速形成。三是工业节能减排。“十二五”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较“十一五”末分别降低25%、35%,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都超额完成。四是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优势互补、梯度渐进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第三,创新融合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希望所在。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成长。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工业整体增速快4.1个百分点。像我们一些重要的成果,比如说28纳米集成电路已经开始规模量产,比如说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已总装下线,另外像高铁、核电装备开始走出国门,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接近50万辆。二是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信息化步入集成应用新阶段,通过这几年努力,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普及率提高23.5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70%。三是互联网经济走在全球前列,信息消费迅速扩大,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已经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第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带来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比如我们去年抓了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就这一项为企业减负超过了1100亿元。比如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为企业减税大概接近1000亿元。另外我们两次下调工业企业用电价格,为企业减轻用电成本超过600亿元。去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小企业创业基地达到1700多个,入驻企业12万家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超过420多万个。各类创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服务平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大企业方面竞争力不断提升。去年,我国56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全球50强,4家互联网企业进入了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按市值排名的前十位,还有两家集成电路的设计企业进入了全球的前十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业发展还有不少困难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还有待突破。再比如,我国一些有大量购买力的消费需求在国内还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不得不去出境购物、“海淘”购物,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尽管困难艰巨、挑战严峻,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是四个“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以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具有知识技能的劳动力,给我们带来新的活力,这些都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综合优势和雄厚潜力。我国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工业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以上就是我给各位朋友简要介绍的情况。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主持人胡凯红:谢谢苗圩部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苗部长在讲话里提到对当前工业形势“怎么看”,说现在面临着工业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谢谢。
苗圩:我们认为工业稳,经济就能稳,工业强,国家就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李克强总理要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努力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迈进,更好发挥国民经济支柱作用”。去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而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去年以来,国务院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政策措施。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最近包括我们在内的八个部委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工业持续下行的势头可以得到遏制,对此我们还是抱有信心的。2016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抓创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呈现一个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是包括去年5月19号经过国务院已经发布的这个大的规划,我们现在正按照部署加紧编制11个重点工程实施方案、重要规划、行动计划。二是围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这五大领域,推动五大工程。比如工业强基工程今年将集中解决30项到50项标志性的产品和技术,来解决基础上面的问题。三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四是继续出台一批配套政策。应该说我们现在在政策工具箱里面有不少的储备,随着工业经济的情况变化,我们会报国务院批准以后,及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第二,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按照统一的部署和要求,重点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具体来抓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六大行业分业施策的指导性意见,或者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提升工程。紧紧围绕传统行业改造升级需求,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三是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实施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内容的“三品战略”,引导企业加快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四是促进绿色建材、钢结构、铝型材在各领域扩大使用,实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昨天国务院专门研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新闻稿已经公布。
第三,坚定不移推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一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我们部与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对能耗、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的这些企业,要把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四是坚决停止以任何形式来审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
第四,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第五,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用政府自身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总而言之,今年我们虽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都比较大,但是我们也有一系列应对的考虑,具体的一些情况我们在提供给各位朋友的背景材料里面都有具体表述,我就简要回答这些。
路透社记者:有一些报道说中央政府正在准备专项资金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在钢铁行业里面。有一些报道说你们好像要准备几百亿人民币来帮当地政府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能不能确认这个数字,也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资金是怎么用的,是在人员的安置还是有其他的用处?第二个问题,关于你们最近发布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我们现在不是很清楚这些规定是涉及到什么样的外国公司,是涉及到我们外国的新闻机构吗?还是其他的外国的公司。谢谢。
苗圩:第一个问题是冯飞副部长负责的工作,我想请他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请张峰总工程师回答。先请冯飞同志回答第一个问题。
冯飞:首先感谢你的提问。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确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推进“僵尸企业”的退出以及过剩产能有序退出,是发改委和工信部共同推进的工作。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中央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今年年初,国务院已经确定这项工作主要是在钢铁和煤炭这两个行业推进,因为这两个行业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市场化退出的障碍更加明显,所以在今年的1月份已经对外公布了这两个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做这项工作过程当中,总的原则是市场倒逼、地方组织、中央支持,总的思路是这样的思路。在做这项工作当中,主要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在结构调整当中要妥善处理职工安置工作,因为退出、去产能会涉及到职工的失业问题,所以在“僵尸企业”企业处置过程当中,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资金的规模是两年1000亿,就是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解决好安置,解决好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在结构调整当中还会涉及到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还是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来处置不良资产。谢谢。
张峰:谢谢这位新闻记者朋友的提问,关于网络出版这个主管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局,他们在负责这个事情。就刚才您讲的这个问题,工信部是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是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实施许可和备案管理。从事网络出版服务活动的,应先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行业主管部门的许可,再到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我们工信部也将配合有关部门,促进网络出版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刚才苗圩部长在介绍的时候提到,最近几年我国有很多中国居民前往海外“扫货”,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请问,我们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待的?如果这些人跑到国外去“海淘”和出国“扫货”,是因为看中了外国货的品质和品牌,那么我们将如何提高中国制造的品牌和品质?另外,此前商务部介绍说消费对GDP的增长已经超过了6成,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功实现了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拉动。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制造将如何追赶中国消费的步伐?谢谢。
苗圩:谢谢你的提问。前一段我也看到媒体的报道,为这个事情我们还专门去国家旅游局以及下面的研究单位做了一些调查。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中国老百姓出境旅游是1.2亿人次,在海外消费金额达到了104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2%和16.7%。关于海外消费我们也到旅游局了解了一下,包括食、住、行、游、购,前四个因为在海外旅行,肯定要消费在国外,我们重点解决“购”的问题。例如去年“五一”的时候,中国人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后来知道马桶盖的原产地是中国杭州。但就是因为品牌,品牌的背后代表的就是质量,我们消费者就比较信任,而我们的产品在价格和消费者的接受度上都差一点。
第二,有一些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成的产品,由于农副产品国内外差价的原因,造成绝对价格比在中国购买还要便宜,比如说奶粉,除了前面说的质量品牌的原因以外,就价格来说,不一定比中国购买的奶粉价格更高。我们很多媒体的朋友出过国,不知道买没买过奶粉,但是在超市上比较过牛奶,国外很多国家牛奶的价格比中国超市里面供应的牛奶价格要便宜。奶粉是基于牛奶来做的,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中国的老百姓有一种亲情消费观念比较重,特别很多游客又是第一次出国,出国都要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在当地生产的产品,回来以后赠送给亲朋好友。
我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现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增长。过去温饱时期主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那时候买东西第一个考虑的是能不能买得到,价格便宜不便宜,现在随着中等收入的人越来越多,价格对很多人来说要让位于品牌、质量甚至中国人特有的“面子”的问题,所以这些都提醒我们要认真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来加大供给侧的改革,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作为工业部门,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这方面的需要。前面我也介绍了,在消费品行业里要推行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种、品质、品牌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我们要跟国外的产品做一些比较,我们要扶植中国的企业创建品牌、提高品质、增加品种,来不断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谢谢。
塔斯社记者:在中国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我听说这方面中国和俄罗斯政府有合作项目,把一些中国的产业转移到俄罗斯东部,对此有何评论?还有,能不能评价一下中俄的工业合作?谢谢。
苗圩:非常感谢。我去年专程去莫斯科,和俄罗斯的工业和贸易部部长曼图罗夫,我们商定了一个计划,以我们两个部为基础,建立中俄两国工业领域合作的一个机制,在原有民用航空机制的基础上扩展到整个工业领域。中国也鼓励一些企业到俄罗斯去投资、设厂,在当地生产,满足俄罗斯市场的需求。这个方面有很多的交流,我们也有一系列的计划。中俄两国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们两国政治上相互信任,经济上两国的互补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两国之间工业领域的合作,一定能实现双赢,一定能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首先苗圩部长刚刚在回答消费的时候提到了中国制造商品的质量,另外咱们刚刚公布的去年工业增速同比回落了2.2个百分点,应该说现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远景目标,那能解决中国当前的问题吗?另外这个与德国的工业4.0相比又有多大竞争力呢?在这个规划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政府身影,作为市场在其中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的企业在其中发挥多大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是,近期我们注意到5G的技术研发启动会已经召开,工信部5G的进展研发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推广?谢谢。
苗圩: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请张峰同志来回答。
去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确实像你说的这是面向未来10年的一个行动纲领,或者叫规划。公布了以后,我看到了社会上下和国内国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总体上大家还是对这个规划给予了比较高的正面评价。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十年的规划落地,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把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然后积小胜为大胜,一年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去年年底国务院领导专门召开了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的第二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审定2016年的工作计划。这个工作计划主要是围绕着五大工程,今年都有一些具体的目标,也有一些措施和保障。
我们还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因为大部分的任务还是由企业,特别是行业的骨干龙头企业来牵头完成的,所以我们按照这个目标一步一步把大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效果,一步一步的往前推。我在内部研究的时候,我也说,我们不追求年度计划的大而全,我们重点是实实在在每年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把它推向前进。
关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也作过比较和交流。因为德国“工业4.0”也是要大约花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使德国整体的工业水平从3.0迈向4.0。中国工业企业的情况可能就比德国的整体水平还要低一些,我们既要补2.0的课,还要补3.0的课,还要追4.0。所以我们的任务相对来说更艰巨一些,因为整体的发展水平,我们和德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是,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我们所共同关注的重点就是随着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会促进工业行业发生颠覆性、革命性的变化,这是我们的共同点。
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工业企业要努力以外,通讯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作用要发挥出来。大家转过来看一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也好,腾讯也好,百度也好,一大批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得非常快、非常好,所以我们要把各自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
前面我也提到了,去年国务院颁布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一个是“互联网+”行动计划。最近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正在制定如何把这两个意见结合起来,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些我们的考虑,作为工业大企业要改变过去关起门来搞创新、搞发展的模式,要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鼓励内部的员工,鼓励社会的资源能够聚集到这个平台,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方面走得比较靠前的像海尔和河南洛阳的中信重工,这些企业都开始向这个方向走。我们也鼓励互联网企业、工业的大企业、通信企业还要搭建另外一个平台,面向广大小微企业服务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形式来促进整个传统工业行业彻底的、革命性的变化,通过这个补上过去的差距,又能够顺应整个发展的趋势。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时刻得把握住政府的角色和定位,主要还是创造一个环境,提供好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做些事情,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把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发挥出来。
第二个问题请张峰同志回答。
张峰:今年年初,我国正式启动了5G研发技术试验,搭建开放的研发试验平台,也邀请国内外企业共同参与,推动全球5G统一标准的形成,促进5G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为我国2020年启动5G商用奠定基础。
我国与国际同步启动5G研发工作,一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我国的多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开展5G需求、技术、频谱、标准等研究工作。二是开展5G研发,这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大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全面开展5G各领域的研发。发布5G需求和概念白皮书,相关的建议已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已经与很多的国家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对接合作关系,我部将积极支持国内外企业开展研发合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共同贡献力量。根据我们总体的部署,我国的5G基础研发试验将在2016年-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进行。
中国新闻社记者:刚才苗部长提到“中国制造2025”,也提到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五大工程,请问近期是否会围绕五大工程启动一些重大的标志性项目,如果有的话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项目具体有哪些?谢谢。
苗圩:前面我介绍了,我们围绕五大工程,今年分别制定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文件正在会签当中,可能不久就要公布。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工业强基工程,今年重点面向30-50个标志性的产品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原材料和技术基础缺失的问题。比如说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我们今年一个重点的任务就是要启动实施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比如说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今年大概要筹备建设2-3个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还要支持省一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这个技术创新中心的重点,不是要解决单个企业所能解决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而是重点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的突破,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的技术创新中心,既然是要解决行业的共性技术,也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这里不是一个企业,而是行业内的若干家企业,特别是行业内的一些主要企业。
我们现在有一个走的比较靠前的就是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我们了解,除了比亚迪之外,其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都不研发电池,都不做电池,都是代购的电池。各位都知道,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质量、安全等各方面成败,所以我们联合了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目前已经投入了5亿的资本金,正在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的研究研发平台,这是我们今年具体的计划。还有其他的工程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而言之,我们都有具体的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五大工程的文件公布以后,大家都可以看到具体的内容,这里面也有承担的企业是哪些,联合了哪些大学、研究所,甚至国外的企业,我们都是开放性的。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滴滴打车可以算是创新的榜样,但是滴滴打车这些新的企业的服务和中国传统的监管有一些矛盾的地方,请问工信部怎么看待滴滴打车这样的公司,今后是否还支持这样创新型的企业。第二,有关“僵尸企业”,一月份人民日报对“僵尸企业”有一个系统的报道,其中提到黑龙江龙煤集团是典型的“僵尸企业”,虽然龙煤集团和当地政府提出了整改的方案,但是有人认为现在改革和重组的速度太慢,工信部对于这些的批评如何看?在“僵尸企业”问题上怎么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谢谢。
苗圩:第二个问题请冯飞副部长回答,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或者叫分享经济的一个新产物。当然新生事物的出现对传统行业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大的影响,比如对传统的出租车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实际上这个监管部门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交通运输部,当然我们也参与了,因为涉及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从总体上来说,我们是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是在过程当中要趋利避害,把它好的地方充分发挥出来,把那些不利的地方要压制到最低的水平,总体上持一个积极支持的态度。具体的监管,我注意到交通运输部已经制定了一个管理的办法,并且在社会上征求意见,现在正在征求意见的过程当中,详细的情况您可以向交通运输部了解。
冯飞:谢谢你的提问,我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实际上在推进这个工作过程当中,从有关案例也可以看出来,还是有几个难的地方,一个是职工安置,二是资产处置,三是重组的意愿。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刚才我已经讲了,职工的安置我们要有强大的社会托底政策,要靠专项奖补资金妥善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刚才你讲了重组的问题,我们在政策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到激励机制、引导机制等等这样一些机制的设置,就是使得企业更有重组的意愿。重组还是要靠市场机制来推动,而不是政府拉郎配。
政府主要是解决市场当前还有一些障碍、困难的地方,比如促进重组的话,主要是从完善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角度予以支持,比如从金融手段上,通过并购贷款、资本市场、基金公司等方式支持。再比如,在重组过程当中,可能还会涉及到税的问题,还有一些资产增值之后税的问题、矛盾,也通过一些税收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精准化解决这些障碍。从总的思路来讲,还是要发挥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要做的就是要激励、要兜底。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记者:背景材料写到要抓紧制定推行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总体方案,这一方案具体制定的思路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2016年“僵尸企业”退出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冯飞:谢谢你的提问。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是中央的要求。根据中央的要求,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总的思路是,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尽可能多的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积极稳妥推动“僵尸企业”退出。
总的看法还是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所谓“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完善企业市场化的退出长效机制。刚才我也讲到了“僵尸企业”的定义。第一,地方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授信,银行也要区别情况,停止续贷。第二,要加强环保、能效、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执法,依法依规来倒逼“僵尸企业”加快退出。第三,我刚才已经谈到了,基于市场的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激励来推动企业有更强烈的兼并重组的意愿,把一些阻碍重组的因素去掉,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刚才讲到的包括金融财政,甚至简化行政审批这样一些手段,来创造更好的环境。总的思路是这样的思路,正在加紧推进方案的制定。同时刚才谈到了,要着眼于两个比较困难问题的解决:职工的安置和资产的处置。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当中维护好社会稳定。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台湾下一届领导人提出了“新南向政策”,旨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合作,特别是在代工企业方面,同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智能制造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请问两岸未来在相关产业的合作空间还有多少?您如何看未来两岸企业合作的前景,以及两岸企业未来在哪些产业可以成为新的合作增长点?谢谢。
苗圩:两岸自从签署了ECFA以来,经贸投资活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两岸产业合作也日益紧密,规模在不断扩大,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实践表明,两岸产业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共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大陆学习和借鉴台湾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也有助于台湾企业优先分享大陆的广阔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对于进一步深化两岸之间的工业领域的合作,应该说这是两岸的共识。去年海峡两岸首届工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两岸的企业界、科技界一共有近300位嘉宾共聚一堂,共同商讨两岸工业未来发展与合作。两岸的工业界充分认识到,深化两岸工业领域的合作非常必要,而且前景广阔。
大家都知道,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和产业联合在不断的孕育和加速,两岸的工业界都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两岸之间的产业合作,尤其是在创新领域方面的合作,很有必要,双方都赞成加强大陆“中国制造2025”和“台湾生产力4.0”方案的对接,充分发挥两岸各自的优势,特别是加强在机器人、绿色制造、工业园区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推进一批项目的对接、落地,提高两岸产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两岸的产业链、价值链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谢谢。
主持人胡凯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苗圩部长、冯飞副部长、张峰总工程师,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