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中国高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占中国总数的23%

中国高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占中国总数的23%

2016-02-26
关键词: 发明专利 科研成果

       中国当前的创新创业,多商业模式创新但缺少硬科技创新。本应该充当中国经济科技创新驱动的大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实际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援引《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中国公开的授权发明专利约22.97万件(同比增长4.8%),其中中国机构(个 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约为16.3万件。

  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的机构类型看,中国高等学校获得约3.81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中国总数 的23.4%;研究机构获得约1.36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8.32%;公司企业获得约9.23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56.65%。如果从历时的角度 进行比较,2000-2013年,中国高校平均每年获得1.13万件授权发明专利,研究机构平均每年获得0.44万件,公司和企业年均获得5.24万件授 权发明专利。

  公司和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作为科研成果产出“大户”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则变化幅度并不显著,存在明显的“短板”。这凸显了科技和产业的“两张皮”问题。

  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副主任张虎则说:“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 当下用不上; 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愿意去做。”这个问题,无疑是阻碍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严重瓶颈。目前被视为科技创新重要保证的“拜杜法案”,之所以能够实现其“必须将新技术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公众并加以广泛应用,同时这种方式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率”目标,就在于成 功解决了大量获政府资助的研究及研究者从中获得利的难题。而在中国大学,由于受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限制,缺乏真正有效的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通道,而大学及背后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化又心存抵触,评价体系单一等,都决定了中国产研结合实现创新驱动的理想,只能是“看起来很美”。有观点认为,在实 现企业家+科学家的最优结合之前,中国要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目标,将困难重重。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