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再起 LED企业如何“迎战”?
2016-03-01
传飞利浦要推出0.8美元出厂价格的球泡灯,你吓到没有?又一中资企业并购被拒,问题出在哪里?“用工荒”来袭,中小企业成重灾区?UV LED受追捧,利润空间或超100%?……我们将一一为您解读。
LED照明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或点燃新一波价格战
观点:新一轮价格战再促LED行业整合步伐
最近有消息说,飞利浦要推出0.8美元出厂价格的球泡灯了。小编表示,这也太吓人了,讲道理啊,去年国内的几大巨头搞了一次9元T8灯管,可是让众多企业打得不可开交。
小编也跟业内的一些工程师聊过飞利浦的这次产品,其实0.8美元的出厂价,可能更多是出于一种战略性的考虑,目的就在于逼退竞争对手,正如有数据显示,去年据说是有4000家厂商退出了LED照明行业,飞利浦本身也在甩掉一些利润不高的项目。即使只是出于战略,这一战略也会对中国的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毕竟大家都是靠价格取胜的嘛,一旦如飞利浦等企业实行价格战策略逼退竞争对手时,国内企业还是难以招架的。而且有个不幸的消息是,通过和工程师们讨论,他们竟然说,0.8美元的出厂价,飞利浦是有这个能力做到的。太可怕了。
接下来,就看看国内企业怎么去应对飞利浦这次带节奏了。不过,一场价格战,似乎是有点不可避免了,更多的企业将会陆续退出LED行业,行业也即将迎来又一波整合潮。
金沙江收购失败引发的连锁反应:仙童半导体被迫拒绝华润集团收购方案
观点:中资的国际并购依然困难重重
距离中资收购飞利浦旗下子公司的照明业务被美政府否决不到一个月,央企华润集团子公司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也因担心无法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批而被拒绝,这着实令人大感意外。
众所周知,CFIUS是中国资本出海远洋的必过关卡,美国政府对外资收购高科技企业非常谨慎,“国家安全”、“反垄断”等诸多理由都可能被提出来作为拒绝交易的理由。事实上,中资收购国外科技公司被美国政府阻挠已经屡见不鲜,去年清华紫光提出收购镁光的计划流产,原因同样是担心这笔交易会被美国政府否决而拒绝了这笔交易。
从这一系列中资企业并购失败案例中不难看出,中资的国际并购之路依然困难重重,中国想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依靠收购公司股权来实现技术转入的门槛很难,想要在国际并购中胜出,还有更多的路要走。但即便如此,更多业内人士依然坚信,产业全球化分工、国际兼并重组的趋势是阻挡不住的。
LED行业招工现象:外贸最抢手 普工缺口大
观点:“用工荒”来袭,中小企业成重灾区?
春假过后,“用工荒”成为各企业的关注重点,据数据显示,节后广东省企业出现短期性用工缺口放大现象,峰值为80—100万人,珠三角地区“用工荒”问题尤为严重。具有电子产业属性的LED行业今年亦难逃此困境。有业内人士更是指出,“‘缺人’或将成为行业加速洗牌的助推器”。依文中表述,普工缺口大是近年来的一个招工常态,尤其是工作繁重的流水线工人,福利待遇低,工资与劳动力不成正比。在主观上来说,新时代工人不仅仅是考虑工资待遇,还有职业发展前景。从客观环境来看,去年全球经济放缓,LED行业亦持续低迷,倒闭潮轮番上演,工人利益得不到保障,或在新一轮的招工潮中投身于其他大型工厂,中小企业沦为“用工荒”重灾区。当然也不排除开年之初,大部分返乡人员还在回程路上的原因。
随着LED技术的成熟及行业标准的日渐确立,LED行业逐步进入工业4.0时代,未来不久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或将取代人力,企业也将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生产型,减缓“用工荒”问题。
数十亿UV LED家电市场或成世外桃源
观点:今年或是UV LED应用飞跃的一年
虽然数十亿的市场并没有确切的考究,但UV LED却是今年最瞩目的一块新蛋糕。借用预言帝的格式,小编也来说一句:今年或是UV LED应用飞跃的一年。
因价格战的持续发酵,企业纷纷调整战略,锁定细分领域,寻求新的蓝海。而紫外LED在白色家电这个庞大的应用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例如冰箱、消毒柜、空调、洗衣机、空气净化器、饮水机等都会采用紫外LED来杀菌消毒,这些产品中的杀菌功能会成为产品的标配功能。而又据业内人士反映,紫外LED的利润空间非常大,可能超过100%,显然,UV LED在价格战中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UV LED并不是“一夜成名”,LED企业早已潜伏多年,默默耕作,去年圆融科技收购青岛杰生,才将UV LED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议论高潮。
飞利浦发布Gardco SoftView停车场照明LED灯具
观点:LED企业新的增长需要开拓思维与空间
事实上,不单单停车场的空间,增长乏力的照明市场可以寄希望于更广阔的领域。LED光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可以使得其灯光进行多项改良提升,以让照明更加契合空间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飞利浦发布的这一款Gardco SoftView停车场照明LED灯具,结合其他材料,巧妙改造停车场空间照明并借力帮助停车,可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照明方案,相信也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更高效更先进的应用解决方案一直受到市场欢迎,包括各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领域,厂商何妨将触角伸向这些领域,寻找到自身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