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修炼中国半导体市场
2016-03-09
随着中国IC市场需求的飞速增长,以及所具备的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特征,中国迅速成为了全球各大半导体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地。分析全球前20大半导体公司2014年年报可以发现,这20家企业中国市场销售额在其全球总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值已达47.8%。其中占比较高者,如MTK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占全球比重已超80%;占比较低者,如Sony在华芯片销售额的全球占比也超过20%。
可以说,全球半导体企业均成为中国IC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受益者。这也诠释了为何国际半导体业界乃至有关国家政府对中国扶持本国IC产业举措显示出的巨大关切——一切皆出于巨大的商业利益。
在2016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上,以下领先功率半导体企业集体亮相,展示了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半导体行业迎来长线拐点。
首先,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所占比重快速提升。
2000年至201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由2043.94亿美元增长至3331.51亿美元。年均增速仅为3.6%。而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半导体市场的年均增速则达到10%,规模从2000年的512.65亿美元快速扩大至2014年的1942.26亿美元。相应的,亚太地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所占份额也由2000年时的25.1%大幅提升到2014年时的58.3%。
亚太市场的快速增长绝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IC市场的发展。2000年中国IC市场规模为945亿元人民币(合113.86亿美元),到2014年已增至10393.1亿元人民币(合1690.4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21.4%。随着国内集成电路市场的飞速增长,其全球地位也在快速提升。
2014年国内IC市场规模在亚太半导体市场所占比重已经达到87%,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所占比重也达到50.7%。中国已当之无愧成为全球半导体的“核心”市场。
其次,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具有高度国际化的特征。
纵观中国IC市场的发展,其国际化特征十分显著。一方面,其庞大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解决。中国大陆IC进口额由2000年时的133亿美元,迅速增加至2014年的2176.16亿美元,进口规模在14年间增加了16倍。集成电路在中国全部进口货物中所占价值比重也由2000年的5.9%增加至2014年的11.1%,这使得集成电路已连续数年超过原油成为中国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另一方面,全球主要半导体企业为更好占领中国市场,纷纷加大对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全球前20大半导体厂商中,包括Intel、三星半导体、海力士、美光、TI等在内绝大部分企业都已在中国投下大笔资金建设了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可以说,快速增长且高度开放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带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引擎。
第三,中国已成为全球各大半导体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随着中国IC市场需求的飞速增长,以及所具备的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特征,中国迅速成为了全球各大半导体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地。分析全球前20大半导体公司2014年年报可以发现,这20家企业中国市场销售额在其全球总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值已达47.8%。其中占比较高者,如MTK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占全球比重已超80%;占比较低者,如Sony在华芯片销售额的全球占比也超过20%。
可以说,全球半导体企业均成为中国IC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受益者。这也诠释了为何国际半导体业界乃至有关国家政府对中国扶持本国IC产业举措显示出的巨大关切——一切皆出于巨大的商业利益。
2016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将吸引国内外1200余家厂商参加,除了直观的展示产品与技术外,同期举行的创新论坛也是展会的亮点之一。来自于高校、企业的教授、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其中嵌入式、汽车电子等主题的创新论坛现场人气颇旺。在"国际嵌入式系统创新论坛”上,将主要探讨物联网开发技术和创新应用等热门话题。
展望未来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发展,在两化融合持续深入、信息消费不断升温、智慧城市建设加速等多方利好因素的共同带动下,预计未来3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仍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速。到2017年,国内IC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3万亿元大关。届时中国IC市场将凭借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规模,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核心地位。
在整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卫星导航、工业控制、金融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行业电子应用将加速发展,并直接带动处理器、控制器、传感器及各类专用电路需求的快速增长。行业应用需求无疑将成为驱动中国IC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