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后工业时代 人类正迎来一场信息革命

后工业时代 人类正迎来一场信息革命

2016-04-07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开来,并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被视为划时代的变革。它是相对于18世纪末冶炼铁矿石及纺织机械化、19世纪40年代蒸汽机运用、20世纪初电力和化学制品而言的。今年1月20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主题就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认为人类正在创建的绿色经济代表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它将继开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前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开辟一个全新的“绿色时代”。

  这一说法,其实大大低估了这场革命的意义。因为这场革命并非仅仅先前工业社会的延续和提升,它实际上足以跟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农耕革命、工业革命并论,标志着人类文明已从最初的“农业社会”、后来的“工业社会”,转入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或以另一个更准确的名称命名的社会。

  人类文明的这个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文化、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和现代产业的紧密结合。它们彼此高度一体化,使知识、文化、科学、技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社会管理首次共同成为“第一生产力”,使人的知识、思想、意志、感情、审美开始真正可能普遍地在社会生产、交往和生活中发挥决定性主导作用。

  人类文明史上的这场新革命,首先是一场信息革命。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的速度、广度、深度为先前所无可比拟,社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可以成十倍、百倍、千倍地提高,各种工作由此迅速而广泛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这就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能够生产出更多样、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并改变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及相互交往方式。

  在人类这场新的革命中,互联网成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的得力工具,成为服务模式创新、企业生态体系革新为集成创新系统的重要动力,借助更开放、更积极的智能化系统结构,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群、企业与个人形成最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场革命,又是一场绿色革命。新材料和新能源生产技术实现突破与发展,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逐步取代乃至终止石化燃料的使用,低碳技术将构成未来电子工业、海洋工业、空间工业的动力基础。由此,人们便有可能克服资源与能源匮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这场革命,又是由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引发的一场生命与健康的革命。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生物反应塔技术,都在进一步探寻着生命的奥秘。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将更安全、更合理地解决人类食物、居住、疾病、健康、养老、环境诸方面的问题。正是这场革命,使人不分种族、国家、区域、肤色、语言、性别,不分财富占有多寡、教育程度高低、所握权力大小,首次毫无例外地共同成为这场革命所要服务的终极目标,并得以共同享有这场革命的丰硕成果。

  人类文明史上这场新的革命,还在全盘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范围、内涵和方式,改变着整个国际经济、政治、社会的原有秩序,广泛而直接的世界联系已成为所有人无可避免的生活现实。此外,文化、教育、知识、技能、创造性思维与实践,以及人的意志、人的审美、人的感情,所有这一切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今这么突出。先前全球金字塔式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正在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扁平化和匀质化的趋向。人员的流动、知识的流动、资本的流动、资源的流动、财富的流动、信息的流动,无论是上下流动,还是跨地区、跨国度流动,其速度都会大大加快,其幅度都会急剧扩展。

  与此同时,人类文明史上这场革命所带来的新突破、新创造,这场革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所带来的深刻危机,全球所有社会成员都得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灾难性气候造成的后果,无人能够置身事外;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必然会相当均等化地为人们所共享。不过,这一转型、重构、重组,都不会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激烈的动荡乃至冲突在所难免。

  如何认识和应对文明史上这场新的革命?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表明,人们对这场新的技术革命认识恐怕还远远没有到位。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前瞻性,应对更自觉、更主动、更积极、更从容,就有可能不仅成为信息革命、绿色革命、生命与健康革命的重要参与者,而且会成为实际的引领者。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着力点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认识正在努力到位,我们的脚步正在迈开。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