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5G时代前期的关键课题

5G时代前期的关键课题

2016-04-19

  MIC保守预估,在2019年5G标准出炉后,2020年包含电信设备、智慧手持装置、物联网终端等的5G全球产值将达80亿美元,至2024年更上看486亿美元的水准。

  在ITU、3GPP等标准组织陆续订出5G标准的制订时程,各主要国家、电信业者、设备业者也陆续推出5G系统的测试、布建与商用期程规画。而包括爱立信、诺基亚、高通等业者皆预测,2020年的联网终端将至少超过250亿个,其中物联网终端将是带动装置数量大幅成长的主因,而5G技术的大连结特性和物联网服务将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然而观察目前各国推动的计划与发展项目,包括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专利布局等诸多环节恐怕还需要更缜密的规画与思考。

  关键应用课题

  ITU针对5G定义了能源效率、频谱效率、传输延迟、高速移动性、传输速度、用户实际传输速度、装置连结数量与数据资料处理容量等8大技术特性指标,并将其归纳为行动宽频、大规模物联网、任务关键型物联网等3种应用场景。

  在行动宽频的应用场景中,根据日本、韩国针对下世代通讯应用预测与规画,将即时超高画质(包括4K/8K UHD及3D全息影像)串流影视及虚拟/扩增实境服务视为未来主轴应用之一,具备高数据资料处理特性的5G技术将更不可或缺。

  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场景中,未来将部署在各行各业各种垂直应用中,而非持续移动性物联网的感测器将数以千万计,面对巨量的物联网感测装置连结,在技术上需要具备极大量的数据处理与装置连结能力,不但需要至少2,000MHz以上频谱方能因应频宽需求,每平方公里也必须能连结百万台感测装置。

  任务关键型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技术特性需求则着重在联网的低延迟率以及超高可靠性。以车联网、无人车的应用情境为例,为了即时回应且避免事故发生,便需要极高的反应速度,而未来5G网路1毫秒的超低延迟特性方能有效因应。

  关键频谱课题

  在2015年11月甫结束的WRC-15会议是影响5G未来频谱规画最重要的关键之一,会议中所做出的结论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6GHz以下的频段,建议新增的IMT用途频段,其二则是针对未来5G技术可能采用的频段,提出观察名单。

  在6GHz以下,最受到关注的频段包括Sub 700MHz(包括470MHz~698MHz)、L-Band(1,427MHz~1,518MHz)、3,300MHz~3,400MHz、C-Band(3,400MHz~3,800MHz)、及4,800~4,900MHz等都在本次纳入IMT应用的建议名单中。然而相关频段在各国多已分配至许多不同用途,因此如何确保既有使用者之权益,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如维护飞航安全),将是未来发放的最高考量原则。而目前特别是1,452MHz~1,492MHz(B32)、3,400~3,600MHz(B42)在标准上已有共识,也有商业营运或大量测试经验,可能将是最早投入商用化、短期内台湾最可能释出的频段。

  而WRC-15另一最重要的成果则是决议5G未来的候选频段,此次包括CEPT、APT、CITEL等国际组织都提出建议,最后通过决议的候选频段包括24.25~27.5GHz、37~43.5GHz、45.5~50.2GHz、50.4~52.6GHz、66~76GHz、81~86GHz等,不过仍需要透过不断的技术测试与讨论后,才会在2019年的WRC-19会议有所定论。

  关键专利课题

  观察全球主要国家、组织及厂商于4G LTE标准必要专利布局,根据国家实验研究院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标准必要专利资料库所搜集近6,000件4G LTE标准必要专利的统计发现,美国、中国与南韩3国技术领导厂商和研究机构所提出4G标准必要专利数便占6成以上,其中高通、三星与华为更握有约30%专利数。

  而MIC亦利用ETSI标准必要专利资料库进行筛选,发现截至2015年8月为止,台湾4G标准必要专利申报业者或组织仅有5家,总共申报件数约132件,较2014年同期多出43件,但仍仅占全部4G标准必要专利总数的2.2%左右。

  由此可见,台湾整体通讯技术的深度与创新能力仍与几个主要国家有着相当差距。因此,若台湾欲在5G通讯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需积极参与国际5G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展开相关B4G/5G专利布局,以争取标准制定权。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