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与设计界携手推进OLED照明发展
2016-04-27
全球大厂纷纷抢进OLED市场,欧洲厂商的起步最早,多数以车用为主,日本则有许多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较注重展示应用的推动,韩国厂商的脚步则最积极,像是LG就把照明并入显示器事业部。
不同于传统灯具必须由光源、灯具、灯罩等不同组件构成,OLED让照明成为超薄的平面光源,一体成型的设计势必是OLED的发展趋势,也是凸显其特色和多样性的要件,例如OLED与环境的融合,这对设计师而言是一场革命。
产业界与设计界的携手
2014年成立的OLED照明联盟(OLED Lighting Commercialization Alliance,OLCA)正是推动OLED与设计理念结合的动力,在照明公会与设计师团体的齐心协力下,整合材料、设备、灯源模组、灯具厂商、照明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业者,从最贴近消费者的应用端来推动。 OLED在技术水准的表现已经很稳定,接下来的最后一哩路就是如何连接消费者。换言之,OLED照明的设计和使用将是重点。
然而,设计师和供应链的观点南辕北辙,供应链注重的是价格、成本和效率,设计师看重的是如何呈现光源。透过OLED照明联盟每季的活动,一方面让供应链学习设计师的观点,另一方面协助设计师展现OLED照明的特性,甚至共同开发新产品,如去年照明展里,就展出多达34件OLED灯具,今年的展场更从灯具进化为场域情境的应用展示。
打造全新生产线 领先全球迈向量产
为了让OLED产业化,工研院投注许多心力在研发量产技术。在3年前开始的第1阶段计画里,以研发线的布建为重,涵盖材料、元件和结构的验证;接下来的第2阶段是建立小量试产线,藉由小量试产的验证找出未来量产可能的问题。
去年开始的第3阶段正式进入试量产,这也是领先全球的创举。推动OLED照明的关键,不仅在于市场面的应用,技术面也须达到可商用化的价格。工研院自主研发的轻量化生产系统技术,采连续式生产,优势是可自由调整尺寸长度,最能符合照明产品多为客制化的特色。
第3阶段计画必须花费2至3年的时间布建,现已执行1年,整个生产流程有10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专门技术,像是涂布、压合、测试、真空设备与材料。目前,整条生产线有5成已在实验室验证完成,目标是今年底推进到7至8成,明年开始进行小量生产。
在试量产的过程里,工研院持续与设计师、设备厂商、公会等产业界成员携手,进行许多技术面的合作与推广。工研院的目标不只是建立两条产线,而是要带领整体基础架构的发展。
工研院从一开始研发OLED照明生产系统技术,希望带入国内设备商,以改变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设备绝大部分购自国外的现况。设备是工业之母,掌握设备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的决胜点,除了协助台湾厂商推出成品,我们希望设备也能掌握在台湾厂商的手上。
技术研发与应用并进 探路高单价市场
除了打造生产线,应用面也要同步并进,举例来说,化妆品业者就是第1波的合作对象,因为OLED是柔和的自然光,能让顾客看起来更漂亮。此外,汽车产业对于OLED的采用也很积极,最能展现技术指标和流行造型的车尾灯成为OLED登场的舞台,像是BMW在欧洲限量推出的车款,就是以OLED车尾灯来表现具有立??体感的设计理念,OLED甚至可根据车身线条来做特殊设计,这是传统照明难以达成的效果。
根据美国的研究指出,混用OLED和LED照明会比只使用LED照明节省10%的能源消耗率。 OLED和LED的设计理念不同,但应用面可以互补,所以全球都在大力扩建OLED生产线,预估2019年至2020年左右,将是家用市场普及化的时间点。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发展OLED有两大优势,第一是在LED的基础架构很强,从生产、组装、测试、整合,一应俱全;第二是有许多欧美日的高阶灯具在台湾生产,这就是推动产业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出海口。加上工研院一开始就投入应用及设备的策略,改变许多产业的设备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上的困局,将可让台湾在OLED的发展不落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