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制四米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坯 望远镜成像提高分辨率
2016-04-29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成功自主研制出直径4.03米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将其应用于望远镜或卫星上成像,将大大提高分辨率。
现代大型光学望远镜系统均采用反射式结构,最核心的部件是反射镜,且反射镜的口径越大,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和聚光能力越强。
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大口径反射镜材料研制上一直落后于欧美国家,完全依赖进口。
20世纪90年代末,长春光机所着手从事光学级碳化硅陶瓷材料研究。经历数百次实验探索与工艺验证,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4米口径碳化硅镜坯,可直接应用于可见光波段。随着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技术继续发展,将在空间对地观测、深空探测和天文观测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2016年,光学技术中心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究团队又成功研制出直径4.03米应用于光学成像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大口径光学材料制备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为表彰该团队做出的重大成果,弘扬“安、钻、迷”的科研精神,在全所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氛围,4月22日下午,长春光机所召开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究团队表彰大会。所务会成员、光学中心全体职工,各研究部门负责人及下设研究室主任、副主任,有关部门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所长张学军主持。
会上,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宏宣读了《长春光机所关于表彰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究团队的决定》。决定指出,长春光机所光学技术研究中心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究团队经过二十年的刻苦攻关,从无到有,先后掌握了1m量级、2m量级反应烧结碳化硅反射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并将成果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重要项目。
近年来,该团队历经5次试验,于2016年3月9日研制成功直径4m、应用于光学成像的反应连接碳化硅整体镜坯。该镜坯采用背部半封闭轻量化结构,实现了陶瓷材料的近净尺寸成型,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公开报道口径最大的碳化硅反射镜坯。
该成果实现了大口径光学材料自主可控;制造装备、研制工艺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大型光电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光学材料制备技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经所务会研究决定,授予光学技术中心先进材料与结构材料室“长春光机所 ‘碳化硅材料’重大创新突出贡献奖”,并奖励赵文兴研究员50万元,奖励研究团队50万元。
随后,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马明亚,副所长张涛为获奖团队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会上,赵文兴研究员做了题为《大尺寸碳化硅反射镜坯研制历程汇报》的学术报告。他回顾了该团队自90年代末认识到碳化硅陶瓷作为大口径反射镜材料的技术优势后,毅然决然转行从事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历经近20年的刻苦攻关,克服技术难度大、参考资料少、资金紧张等困难,终获成功的科研历程。
张舸副研究员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体会发言。他深情讲述了作为赵文兴研究员的学生,他眼中的赵老师和蔼可亲、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的形象。他说,赵老师从事光学材料研究工作三十余年来,始终以王大珩老师为榜样,踏实做事,刻苦攻关,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安、钻、迷”的科学精神。
光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劲松在感言中表达了亲历这段攻关过程的感激、感动和自豪之情。他说,这一难题的攻克,凝聚了该团队、光学中心乃至全体长光人的心血。这其中的坚持信念、客观分析、不折不挠正是“安、钻、迷”科研精神的具体体现。光学中心也将继续努力,完成好后续加工、镀膜等任务。
我所老所长、原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恰逢在所调研,也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高度赞扬了赵文兴研究员及其团队具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可贵精神。他也对所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出要求,希望全所职工继续发扬长光文化,继承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不惧挑战的难能可贵的优良传统。
马明亚书记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此次表彰大会,既是对获奖团队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全所科技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他希望全所职工学习获奖团队团结奉献、刻苦攻关的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我所“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