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业界动态 > 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否复制面板业的成功

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否复制面板业的成功

2016-05-19

  近年来中国能引以为傲的除了高铁,核电站等之外,液晶平板产业也可算上一个。因为台湾地区认为中国液晶面板业能突破取得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是把台湾的技术团队挖了过去。

  近年来,我国液晶面板产业快速崛起。到2016年,TFT-LCD面板按面积计算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扭转了电视面板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在京东方、华星光电以及中电熊猫等面板大厂的大力布局下,在2018年~2019年中国大陆TFT-LCD产能规模将有望赶超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截至到2015年,我国在显示产业方面的投资接近5000亿元,其中有4000亿元以上都是面板投资,上游材料和装备的投资不到1000亿元。直至2015年已经量产的各种面板生产线有22条。

  但是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京东方的历程也曾遭业界的诸多质疑,如今的矛盾也不少。然而一切要拿结果来说话,不能否认面板的国产化率己由开初的3%上升达20%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爬升,这是最客观的历证。因此业界有一种舆论认为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的瓶颈之一是产能不足,所以也应该如法泡制。由于面板业累积投资达5000亿元,按半导体业的技术复杂度更高,再加一倍投资也理当应该。

  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近期武汉“新芯”投资240亿美元项目己经启动,未来中芯国际,华力微等12英寸生产线有可能再次跟上。从全球半导体业的现况,除了三大巨头等继续竞争扩产之外,绝大部分公司己经基本收手,很少参与资本竞赛。因此近期中国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中国半导体业的投资真能奏效吗?有附和者的信心满满,也有部分人觉得风险太大。双方可能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支持各自的论点,其实这完全是正常的,没有不同意见倒反而觉得奇怪。

  能复制成功吗?

  至此,中国半导体业能复制成功吗?可能很难有确切的回答。首先有人认为这是两个不同产业,技术门槛及复杂性也不一样,不存在具有可比性,因此能复制吗?缺乏先决条件。

  也有人认为半导体业的产业链长,技术进步快,IP多,产业规模己近3500亿美元,相比较面板业约为其三分之一,再加上西方对于中国半导体业的严格控制。可以说如今西方阵营密切关注中国半导体业的动向,稍有风吹草动会立刻迎来反击,如近期中兴,紫光等的动作结果接连遭到美及台湾地区的否决可以作证。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在密集高强度的投资(4000亿元)下,实际上是下定决心要“赌”一把,目前它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是天时地利,包括囯家的顶力支持,企业的辛勤努力等共同促成的。相信沒有人敢言这样的模式可以在其它领域同样能复制成功。

  产业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对于市场的预测总是可分成乐观,客观及悲观三种心态,而回顾90年代存储器,包括代工业的上升时期,业界总的心态也是偏乐观为主,所以在产能扩充方面总是采用高值,显然这一切也是依实力作为基础。而现阶段中国半导体的产能扩充,尤其是先进制程方面,政府部门的心态主体上有跟随之意,也决心“赌上一把“。而我的建议在先进制程方面加强研发与合作发展,但在成熟制程方面,迅速扩充8英寸硅片产能可能更符合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用钱来扩充产能的风险很大,它是把“双刃剑”,如果产能扩充不当,引发产能过剩的后果非常严重。另外把中国的市场需求折算成产能的思维也不够理性,因为中国的市场就是全球的市场,除非您的产品能胜过竞争对手。之前中国在太阳能,LED等方面的落后产能过剩的教训应该历历在目。

  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讨论己经很久,列举了各种方法与途径,但是真正可推行的方法似乎并不很多,其中可能的原因涉及产业的体制,工业基础,技术,环境,及人材等方面,因此未来中国半导体业发展肯定有不小的进步,但是不要相信会有突变可能的发生。目前通用的方法是研发,兼并及合资,合作三驾马车要齐头并进,争取每个方面都有突破。尽管道理是显见的,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各有各的利弊点,都要准确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但是必须清醒“只有中国自已的技术长一点,对手们才肯退一点”。尽管研发是个非常化钱的事,而且时程长,见效慢,但是它是根本性的措施,最终生成的技术能落在自己手中。

  中国半导体业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