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 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 但不应盲目发展
2016-05-30
自从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了人类的世界冠军之后,再次掀起人工智能热潮。此次在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简称2016数博会)期间,展示区内的无人驾驶概念车吸引大多数人的眼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结合?人工智能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动?也成为分论坛热议的话题。
“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来驱动,特别是运用大数据算法之后,机器人会更加智能。”小i机器人创始人、总裁兼cto朱频频在参加2016数博会期间说。
朱频频认为,增加机器人的计算能力,通过芯片设计,不断增强cpu计算能力和gpu的浮点计算能力,其次运用大数据算法以及大数据技进行推动,同时,智能机器人形成产业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
业界把人工智能主要分成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识智能。在具体的机器人生产中,拥有一个人类的外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机器人有没有思考的能力。如果能够做成功,将会颠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并且会取代当前的网络搜索功能,成为人连接互联网的新入口。
朱频频介绍,通过大数据计算方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更像一个职业经理人,给出任务,给足够的资源,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未来或许会实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完全自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长杨放春将人工智能概括为:机器做得比人类好就是智能。
杨放春介绍,从智能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研究人脑能做的事情机器能不能做和机器是不是像人脑一样在做事情两个问题。“第一件事情关注的是机器做的外在行为,第二件事关注人脑内在的机理。外在的行为不一定非得要跟人脑的思维方式一样。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说,只要机器做得跟人一样或者比人好,不一定在乎是不是用人的思维方式。”杨放春说。
自1956年“人工智能“的提出,至今已有60年。人工智能从科学成果逐渐转化为商业应用成果,其应用需求已经超越了原来普通的编程和数据库所能提供的解决范畴,面对空前庞大的数据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可能提供智能化的处理服务解决方案。
技术出身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刑波从技术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研发的思路,“人工智能在长期实践后会和人产生共存关系,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降低人的生活风险的功能。”刑波说。“发展人工智能不应该盲目,人工智能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刑波认为将人工智能细化成内容、数据、硬件、算法等各个小的领域,然后集中精力各个突破,可能会是当前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一座“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