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发生巨亏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2016-06-07
联想发布了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转型中的联想集团PC业务和手机业务双双下滑,全财年净亏损1.28亿美元(约合8.4亿元人民币),这是公司时隔6年来第一次出现亏损。
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有媒体报道,谷歌公司正寻求出售联想集团股票,价格在每股4.56~4.62港元之间,以套利2.18亿~2.21亿美元。虽然这件事尚未得到谷歌和联想的回应,但6月2日联想集团股价已经应声下挫,全天跌去4%。
面对上一财年联想出现的巨亏,有着“打工皇帝”美誉的联想CEO杨元庆当即表态,“明年我将不再拿限制性股票了,因为这相当于现金。我会只拿期权,因为只有股价上去了期权才有价值。”尽管如此,分析师们却并不卖账,他们指出:“智能手机市场曾是我们对联想的最后希望,但它失败了。”
联想成立于1984年,而华为成立于1987年,由于成立较早,联想的销售额曾十几倍于华为。1992年华为销售额超1亿,而同期的联想销售已达17.67亿元。到了1993年,联想的销售额更是站上了30亿的高峰。而当时的华为无论如何也不能与联想比肩。
不过,到了2014年两者的销售规模已站上了同一位置,华为业绩465亿美元,联想463亿美元。另外从双方的净利润看,华为是联想的5.42倍。显然,华为在这场商业马拉松的后半程,赶超了联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联想集团业绩出现罕见的巨亏呢?
据联想的年报称,公司经营费用同比增加20%至66.86亿美元,主要是由于本财年第二季度包括了重组成本和一次性的费用,以及与摩托罗拉和System X两项收购业务有关的无形资产摊销,还有作为收购摩托罗拉交易一部份而发行的三年期承兑票据利息等费用共3.30亿美元所致。
如果撇除这些总计9.23亿美元的费用,以及与并购有关的非现金费用,联想集团在上一财年的报表应是正数。显然,快速扩张导致的成本摊销吞噬了联想集团的净利润。
再者,随着中国和北美洲中低端手机市场的萎缩,给联想向移动业务转型增添了困难。联想的手机业务并未有起色。2015年,联想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同比下跌13%,只售出6600万部。
另据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联想移动业务的总收入同比上升7%至97.79亿美元,占公司整体收入约22%。但是,即使撇除会计处理衍生的与并购有关的非现金费用,公司移动业务仍然录得除税前经营亏损4.69亿美元。
其三,由于盲目对外并购扩张,使得联想集团债台高筑,而庞大的利息支出,也会抹掉联想的净利润。事实上,收购摩托罗拉和IBM让联想债台高筑。据彭博社报道,联想在2020年前需要偿还30亿美元的债务。如果艰巨的市场条件给联想造成了业绩的滑坡,那么庞大的债务则会加剧联想的金融压力。
再次,联想投入的研发费用相对较少,使得其造血能力衰弱。根据2006-2015财年财报显示,联想历年的研发支出中,仅2015财年的研发收入占比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过去10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去年一年的研发支出。
更要命的是,联想不重视旗舰机的研发,其研发团队话语权都让产品团队主导。然而产品团队在用户体验能力上又欠成熟。因为在PC时代,用户界面体验交给了微软,而到了手机时代,则需要联想自己来做。在这关键之时,联想的研发团队却没有话语权,那么就会发生诸多问题,销售额滑落在所难免。
最后,联想在向移动业务转型时,主要依赖于以苏宁、京东、天猫为代表的运营商渠道,而没有努力致力于自身品牌渠道的开发。在2015年之前,联想大约有80%~ 90%的手机业务依赖这些渠道。
不过,三个运营商就有三个制式,每一个都要求“私人定制”,而且都是低端产品。这导致联想失去了研发精品手机的契机,进不了高端领域,所以这些渠道的成功反倒害了联想。
作为没落IT贵族的联想出现巨亏,我们并不会感到奇怪。一方面手机移动市场趋于饱和,联想再想来分一杯羹,转型困难会很大。另一方面,联想在并购一些企业中支出过大,造成债台高筑,这会鲸吞联想的本就下滑的利润。当然,在研发费用上投入较少,对研发团队不够重视,也使得联想难以拿出与苹果等世界一流商家的高端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