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 谈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2016-06-13
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被曝光,舆论大噪。四部委联合调查,势要严惩。近日,工信部又推翻前三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按照规定,采用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产业规范条件》)目录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今年5月1日起,将不能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即无法获得各项补贴。
汽车厂商忧心忡忡,制造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得不到补贴将引发众多纠纷。电池业界也是一片哗然,原本的推荐性规范将强制执行,但目前符合电池规范条件的企业仅有25家,众多的国内厂商将何去何从?毫无疑问,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洗牌”前夜。
与日韩对比 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走红,以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等为首的国外电池厂商蜂拥而至。“洋电池”之所以热销,是因为其电池一致性、稳定性、循环寿命等都具备较大的优势。那国产电池就不讨喜了吗?与日韩相比,国内尚有什么不足,该如何克服?
对此,天津力神总裁助理、副总工程师苏金然在接受OFweek锂电网编辑专访时表示:“中国是锂电大国,但不是锂电强国。”
她简单对比了中日韩的电池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国内的电池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并不如日韩,技术水平也尚有不小的差距。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还存在无序竞争、产能结构性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下游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问题,一些资质不全或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混杂其中,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反观日韩企业的发展,却是有序、有计划的。苏金然表示:“如果我们想要获得进步,行业整顿必不可少。工信部出台的《产业规范条件》可以使得国内较好的电池企业做强做大,让行业资源更集中,市场秩序也将焕然一新。”如此看来,国产电池超越洋电池,并不是一句口号。
国内电池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
电池产业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业,需要技术开发和产品安全性的积累,并不是单纯投资就能做出好产品。目前,电池行业良莠不齐,新国标的要求,就是把行业朝正确的方向引导。有了好的指引性方向,即使一些企业现在没达到标准,以后慢慢调整也会达到。那要如何有效地提高一个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作为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第一梯队”中的重要企业之一,天津力神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一直秉持三大主题:安全、速度、成本。苏金然向OFweek锂电网编辑剖析了这三大主题背后的意义。她表示,对外界而言这或许只是口号,但却是力神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安全”主题从产品的初期设计一直贯穿到销售环节,就是为了保证产品的绝对安全,是对客户和社会负责。而“速度”则是为了适应目前市场的迅猛发展,包括在开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环节都要领先对手,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成本”主题则是在保障安全和速度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尽量做到物美价廉。力神为此还实现了动力电池的全自动化生产,借此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的一致性。
对质量和技术的执著追求,正是天津力神等一流电池企业的信条。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电池厂家的生存和发展也将有赖于此。
电池回收市场巨大 梯度利用势在必行
有始就有终。据预测,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至17万吨。与此同时,用于生产锂电池的碳酸锂和四大关键材料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这都使得锂电池回收具备了较强的经济性。
据悉,当动力电池只能充满原有电量80%的时候,就不适合继续在电动汽车上使用,即面临“退役”。而“80%”只是一条人为划定的基线。电池容量衰减到80%,主要是影响续航里程,但并不意味着电池就此报废。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电池回收,用于储能领域。这是对能量的再分配利用,顺应了目前节能环保的主旋律。苏金然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实现电池的梯度利用是势在必行的事。在3C消费类市场或许不明显,但对于动力电池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展望未来 哪种技术将破解续航焦虑
电动汽车目前仍存在推广难的问题,究其原因,续航焦虑是一点。为迎合市场的需求,许多终端厂商青睐快充技术。天津力神也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并投用。据悉,快充技术一般用在3C消费类电子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如果用在纯电动汽车上,将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除了“曲线救国”外,人们还将破解“续航焦虑”的希望寄托在新型电池技术上,比如石墨烯电池(这种称谓不科学)和金属-空气电池。苏金然对此分析,石墨烯电池仅仅是个概念,石墨烯目前在电池上只是用作导电剂,此时谈商用言之过早。而金属-空气电池已经诞生了半个世纪,未来若能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将会是不错的动力选择。但目前的主流仍是锂离子电池。
在解决电池续航“瓶颈”的问题上,她表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此道不通,可以寻找其它道路,结果都是一样的。只知道攻克短板,不思变通,是不可取的。”
电池行业的变革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