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巨能 让“机器换人”的梦想成为现实

巨能 让“机器换人”的梦想成为现实

2016-07-18

  智能制造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是德国,他们叫‘工业4.0’,简单说就是互联智能工厂。但随着德国智能化工厂发展,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现成、合理的机器人应用方案,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机器人化’的改造。”7月15日,宁夏巨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靖告诉记者,通过自治区经信委“两化融合”的评估,巨能公司个性化定制已经抢占了“机器换人”这一战略高地,成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7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黑灯工厂。

  巨能,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走进巨能公司巨大而空旷的厂房内,记者发现这里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机器人,只有一个个几十米长的框架结构,“机器人分为关节式和桁架机械手两种,人们经常看到的是模仿和替代人的关节活动制造出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服务领域和家庭生活领域,而一般制造企业大多使用的是桁架机械手。”看着一脸迷茫的记者,生产部部长李家林笑着解释。

  “巨能公司之所以被称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是因为巨能公司从2010年就确定了以智能制造生产中心软件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工厂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化制造、柔性制造目标。”公司副总经理麻辉告诉记者,201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要提高到45%以上,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台以上。

  《意见》出台后,国内很多制造企业纷纷抢滩“机器换人”这一战略高地。但就在一些企业还在为如何制造应用而头疼时,巨能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并批量化生产国家重点新产品“GS高速机器人”;当雨后春笋般的机器人企业迈步走向市场,巨能公司已经是一个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巨能公司很快成为制造界“机器换人”的领导者。

  “河南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气缸套生产单位,我们将其原有10条机械化生产线升级为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仅此一项就使原来300人的生产线变成了30人,人工成本一年就节省千余万元。”孙文靖告诉记者,与日本和德国产品相比,巨能公司赢在了“个性化定制”上。此外,公司还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设计、生产、售后全程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为客户提供安心、可靠的智能服务。

  评估,为企业升级打基础

  “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水平相对较低,一些企业由于能耗过高纷纷遭遇市场的‘寒冬’,最终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我们公司通过‘两化融合’的评估,找到了企业的问题和差距,通过不断补短板,最终推动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麻辉告诉记者,“两化融合”评估,帮助企业找到所处的发展阶段、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形成了评估、分析、改进、实施的循环推进模式。

  据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张宏年介绍,从2012年开始,经信委同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作,定期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行调研,在充分掌握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不断修改完善并形成了符合我区实际的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目前,该评估体系针对煤炭、电力、石化、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纺、食品、医药等9大行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估指标,每个行业评估指标达30多项,共涉及评估指标近200余项,参评企业覆盖了全区5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力提高了全区企业“两化融合”整体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