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SCI被35.5亿美金抛售 国内科研评价体系该如何突破

SCI被35.5亿美金抛售 国内科研评价体系该如何突破

2016-07-19
来源:观察者网(上海)

7月11日,著名的情报数据提供商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宣布将知识产权业务和科学信息业务(IP & Science)以3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Onex Corp和霸菱亚洲投资(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这本来是一项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活动,但在国内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原因就是它的几大拳头产品——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IF),贯穿着每一个中国科研人员从毕业到晋升职称的职业发展道路。

catchpic%2F3%2F32%2F329EDF5AE5C90A7F6618910FA870D22E.png


汤森路透官网上的声明

       怎么舍得说再见?

       据了解,2014年,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学信息业务的收入约为10亿美元,部门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利润率为32.4%,约占公 司2014年总收入的8%。相较于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的飞速发展,这让知识产权和科学信息业务成为汤森路透公司的鸡肋。而出售获得的35.5亿美元大部分用来还!债!

catchpic%2FD%2FDF%2FDFC0999B17F36142AD1D60C5F7AABBA5.jpg


       当然,这不是SCI第一次易主,它最早属于ISI(科学信息研究所)。在汤森路透执掌期间,其秉持和贯彻的客观、公正、中立、权威的理念,使其成为国内科研学术评价中接受度相对较高的衡量体系。

接盘侠都是谁?

       这次收购之所以引起学术界的担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接盘侠们的画风似乎都不太对。

       接盘侠之一的ONEX公司是美国的一家私募基金公司,而霸菱亚洲投资(好霸气的名字~)则是一家经营泛亚洲投资项目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

       总之,都是彻头彻脑的生意人。这似乎与学术界一贯坚持的逼格差的有点远。

       有分析师认为,两家公司之所以接受较高的报价对汤森路透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进行收购,他们主要看中的是中国的业务增长预期。不仅因为中国和亚洲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大幅攀升,同时看中SCI和影响因子等在中国科研界极其巨大的影响力。

catchpic%2FF%2FF3%2FF3D26B52A01AB87C143DBBE5EB4387A1.jpg


国内科研评价肿么破

       业内人士表示,这项出售在5年内对SCI数据库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投资机构不会改变SCI公正性而影响利润,国内科学界暂时也没有特别合适替代的标准。

      但是这场收购让国内科研评价体制改革的呼声再次响起。

       就在今年的6月28日,教育部正式宣布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施办法,并且与15年的11月份废除了《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并公布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引发广泛的讨论。

catchpic%2F3%2F3B%2F3B6891AFAAC5DD1C20901694CFA3E64F.png


各方评论

       《中国科讯》就SCI被抛售一事,采访了多位科学界人士。

        高福(《科学通报》中文版主编,中科院院士):

       (汤森路透出售SCI等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属于正常的商业运作,(对国内期刊发展)不会有什么影响。(该事件)倒是让国内科学界明白了SCI的本质。

catchpic%2F4%2F44%2F448C883B7E8258AE436B8BAFDA397B49.jpg

       某世界著名出版机构高管:

       (汤森路透出售SCI等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可能5年内对SCI数据库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投资机构不会改变SCI公正性而影响利润,国内科学界暂时也没有特别合适替代的标准。但随着中国科研的发展,SCI盈利能力在5年后就不好说了。

       张冬荣(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

       汤森路透出售SCI等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消息传来,笔者留意到微信转发和评论的表情都是惊恐、惊讶、发呆、流泪和微笑。事实上,年初就已听 说到汤森路透有意将其知识产权与科学业务出手的传闻了,因此此次并未感到吃惊。但是,确实没有想到接手的是我们并不熟悉的投资公司OneX和Baring Asia,而不是某一个学术信息出版或媒体机构。

       web of science(SCI)不是第一次换东家了,但为什么这次感觉不同呢?可能就像是香奈儿香水突然装到了绿色小二的瓶子了,措手不及之下,不确认还能不能当香水用了。在同一天发布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宣布旗下期刊不再支持影响因子”。不管是否与web of science易主有关,但免不了大家的联想,大家会有这样的猜测:可能会影响今后科研评价体系。

       于军(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

       (SCI、影响因子)这些指标只有中国人在意。其他国家的人并不像我们这么在乎。

catchpic%2F6%2F6C%2F6C3271477789AE1C777F7981505A0431.jpg

       蒋争凡(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汤森路透出售SCI等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对国内科学界的)影响不好说,但SCI对中国科研起到了正面作用,但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副作用。科研工作的评判不仅仅是SCI那么简单。

catchpic%2FA%2FA2%2FA2930DC89410C5BF574BAF17750D73C3.jpg

       郭力(中国科学院过程所研究员):

       本来SCI就是汤森路透的商业行为,却被国内一些管理部门奉若圭皋,现在不过是这块业务转到另外一家公司而已。

catchpic%2F7%2F7C%2F7C2034292BD5C3B902189D221565B96D.jpg

       吴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员):

       汤森路透出售SCI等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从本质上说是基于利润与市场的商业行为。

       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和汤森路透的金融、新闻业务相比,业务方向和利润贡献率均不理想。换句话说,汤森路透觉得这块业务不挣钱。当然,SCI 等二次文献在中国的销售相当不错,但在国外却并不乐观;这与一次文献欧美占大头的销售的情况相左。如果未来中国对SCI的热情逐渐消退,这次35.5亿美 元接手SCI等业 务的Onex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公司,会不会难以出货呢?拭目以待。

       胡超(国内一线证券公司研究员,生命科学博士):

我们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1、基金投资资本是追逐利益的,更加商业化的运作会不会让SCI失去公立性,未来SCI的影响的价值会不会大打折扣?

       2、一些被认为不太能够变现的社会科研团体、科研杂志,是否会有一个新的定价体系?国内的此类型的收购,民营企业进入有没有可能?

       3、目前SCI的引用和查询仍有待完善,资本进入是否会加大投资,让引文的查询与搜索更加方便?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