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堆的智能硬件市场上 如何找到突破口
2016-07-20
从最基本的人手一个的智能手机,到逐渐普及的甚至开始引领生活变革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进入智能硬件领域的大小公司越来越多。然而在投入尚未从量变积累成质变的现在,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无论是从互联网进军智能硬件的大公司,还是以智能硬件作为切入口的创业公司,整体产品及使用体验,都有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那么,在智能硬件市场继续火热扎堆的情况下,各家产品该如何从中突围?
细分市场大有可为
不管是上年引爆销量的儿童智能手表,还是随着“互联网+”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的慢病硬件,都体现了智能硬件在细分市场上的更大可能。毕竟在大众化智能硬件方向,新功能或新产品的领先时间,可能仅仅只有几个月。但凡新的东西出来,各大制造商的后续开发、复制能力,让产品间的差距或用户体验显著甩开,成为难以实现的事。
其实在各个领域,垂直深耕抢先占领细分市场,都不算什么新套路。当然,定位要快、准、狠,才能确保在另起炉灶从头研究、开发、制造这一略显漫长的时间里,不失先机。
设计、工艺也是取巧秘诀
相信在苹果遍地开花的今天,国人对电子产品的审美已有了显著提高和更挑剔的要求。虽然讲情怀纠工艺的大小公司很多,但模仿痕迹却始终难消。同为消费者的小编相信,既然产品性能的同质化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那么仅仅在外观上拉开距离应该可行性更高且效果显著得多。我们购买的智能硬件产品,基本可携,且大部分都暗含了个人品位、爱好等信息,所以“美”就显得尤为重要。
后端服务体系的建设
既然全民大谈“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那么,智能硬件除了通过售卖获得一次性营收的同时,还有没有通过后续的更全面的服务提供而获利?
我们常说“智能”,大都也就给硬件本身附加了“云端”功能,进行大数据收集并以此作为用户定位、分析的有效资源。但在“智能”之外,有没有更切实的、及时的通过大数据而提供的后端服务?譬如上文所说的慢病硬件,通过慢病系统,连接用户、家人、云端甚至医生,为用户提供了“预诊”或“在线诊断”的可能。
当然,无论是哪一行业,想要持续发展、壮大都是非易事。以上也纯属小编的一些看法与想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