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服务里约奥运走向世界
2016-08-09
里约奥运会5日晚拉开大幕,中国企业同方威视的16位技术人员,虽然就在开幕式马拉卡纳体育场附近,却无暇顾及开幕式的精彩表演。他们需要保障260多台“中国智造”安检设备正常运营。在他们看来,这是另一场重要的“出场秀”。
沙滩排球赛场安检机必须要面对松软土地、供电困难、海水腐蚀等情况,安检设备如何可靠运行,这是几个月前摆在同方威视巴西子公司总经理陈雍健面前的难题。
依托清华大学技术背景及研发团队的同方威视,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完成产品技术优化,4月获得巴西招标采购,为里约奥运会提供手提行李和大型货物的X射线扫描设备。这成为转型“中国智造”的又一例证。
(由中国同方威视公司生产的安检设备7月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场馆——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安装和调试。新华社记者赵焱摄)
实际上,中国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制造”成果,正加速走向海外,服务重大国际活动及重大需求。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自身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对此,中国展讯通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力游也深有感触。赶在里约奥运开幕前,展讯研发的WCDMA/HSPA(+)芯片平台SC7731G正式进入巴西手机制造企业Rockcel。
展讯研发代表了“中国智造”的重要特点:高性能、降低开发成本、加快设计周期、完整的交付方案,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
不难发现,中国一直在创新方式,推动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2015年5月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以此作为实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全国各地也开始探索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智能制造创新路线。
中国还调动科研机构、院所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以创新机制转化成果,支撑智能制造升级。
去年底开始,寨卡病毒在巴西传播。接到海外市场需求短短三天内,清华控股旗下博奥生物迅速开发出寨卡病毒30分钟快速恒温扩增检测试剂,以微流控芯片形式实现对寨卡病毒的快速检测。这一中国生物芯片技术突破便是源于清华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链条。
“从大学到产业的转化路径无疑为众多 智造 成果提供了保障。大学与产业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投入资源,共同面向需求、研究开发,共享知识产权,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建立了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说。
如今,范维澄还担任清华产业“清华控股”旗下北京辰安科技的首席科学家职务。他带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科研力量,与公共安全技术成果产业化团队协同创新,推动“中国智造”的安全一体化平台走向厄瓜多尔等海外市场。
如果说前瞻性政策开拓了尖端技术、智能制造的发展新空间,那么,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则为“中国智造”走向海外添砖加瓦。
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说,未来五年内,清华控股将投入500亿元研发经费,设立1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加速转化50项重大科技成果。这项名为“基石计划”的高校产业探索,目的便在于拉近中国实验室与全球前沿应用的距离。
从服装鞋帽、电子设备的“制造”,到机器人、信息技术、生物芯片的“智造”,信息技术与创新将加速与中国经济各领域跨界融合,释放增长潜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说,预计到2020年,信息技术带动跨界创新,带来的信息经济将占到中国GDP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