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工业向智能化演变
2016-08-16
7月27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正式颁布,作为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升级,《纲要》描绘了我国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前提下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路线图,将为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导。近期多位领导专家围绕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概而言之,蓬勃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驱动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重构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历史机遇。信息技术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已是势在必行。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
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战略纲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任务。经济领域,重点是培育信息经济,推进互联网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调了要构建新型商业基础设施、优化政策环境,目的是挖掘增长动力,促进转型发展。政治领域,重点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信息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战略纲要》与《战略》之间是一种相互衔接的关系,与10年前相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化的大环境。我国已经是世界电子商务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此外,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是10年前所难以预料的。以电子支付、快递、BAT为代表的新业态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加上网络安全、国际环境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战略纲要》整合了近年来的诸多重大战略,并将这些战略融合到整个信息化建设当中,做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贯彻落实当前有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为服务和促进这些战略提供了技术、产业和基础保障。
李广乾认为,信息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本身都是一个个的大产业,同时,它们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应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快。二是信息化使得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产业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三是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BAT为代表的企业长期以来在泛娱乐化方面发展极为迅速,但是近几年来明显遇到了“瓶颈”,下一步如何与制造业融合则是泛娱乐化的重点,也是以BAT为代表的企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是
信息化新阶段主攻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周剑:我们既要推进工业化,又要推进信息化,需要兼顾工业化和信息化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在两化融合初期,新型工业化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工业化发展规律为主、信息化发展规律为辅;在两化融合中期,二者势均力敌;在两化融合后期,信息化发展规律将占主导地位。当完全进入信息社会,工业经济被信息经济所取代之后,我们就真正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两化融合的历史使命也才会终结。
我国工业化没有完成,平均自动化水平偏低,导致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的基础和能力不足,制造业网络化也因此仅在靠近消费端的领域得到了规模化探索和推进。只有当人、设备设施、制造活动等的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基于数据(信息、知识)大范围、大规模协同应用的制造业网络化才能够取得实质进展;只有当连接到网络中的制造业参与主体、资源、活动等达到一定程度和复杂度,智能处理、自组织、自决策才会凸显其价值且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才会日益成熟并成为产业界的普遍选择。因此从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理所应当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但我国要构筑智能制造生态系统,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螺旋式发展,任重而道远,亟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驱动工业化向智能化演变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传统工业化的技术特征是利用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批量销售。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环境下,要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就必须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生产方式转变。
现代工业化的技术特征,除了物理系统(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外,还要通过融合信息系统(计算机化、信息化、网络化),最终实现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化)。“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之中,经济的崛起必定首先依托制造业。新一轮工业革命在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将为我国新一轮制造业发展提供许多难得“契机”。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为后发国家成功实现赶超提供“契机”,英、德、美、日等都是通过把握工业革命的机遇而成功的。就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言,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会同样带来赶超发展的“契机”。
以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效地为制造业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毫无疑问,“工业4.0”时代,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更快速地带动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全面嵌入,将打破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将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灵活配置,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从而有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