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是“虚火”还是真火 “伪智能”的桎梏如何突破
2016-08-25
智能硬件是指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硬件一直是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从2014年智能硬件浪潮兴起至今,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各个领域,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智能硬件正悄然地发生改变。
2014年是智能硬件发展的元年,2015年以来,随着政策、资本、技术等利好的推动,智能硬件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许多企业纷纷入局试水,市场十分火爆。
但在经历了两年的火爆之后,资本对智能硬件市场的态度正在逐渐转冷,从去年9月开始,国内智能硬件创业团队A轮与B轮融资完成比不足11:1,不断有中小团队因“失血过多”退出市场,真正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到10%。
面对这一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硬件只是看上去很火。随着发展,2016年智能硬件行业将迈入“寒冬期”。那么,智能硬件究竟是真火还是虚火?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会如何?
对此,深圳市永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湃杰表示:“一个行业的兴起是科技发展的方向所在,只会向前,而不可能后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也会提高,智能硬件会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简单方便,因此我认为智能硬件行业的前景绝对是好的,只是进度不太好说而已。”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雄亮说道:“在讨论智能硬件究竟火不火之前,必须先搞清楚智能硬件到底是什么。智能硬件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我看来,智能硬件本质上就是定制硬件,只不过是用互联网重新包装了一下,旧瓶装新酒而已。定制硬件由来已久,应用广泛,一直在发展中,而爆款产品的出现,恰好炒热了‘智能硬件’这一概念。”
他认为,当前的阶段不能代表产品的未来,它融入生活需要一个过程,但从科技发展和产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智能硬件的未来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
对于智能硬件企业存活率不到十分之一的现象,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能应用事业部总经理李万建表示,做智能硬件的企业很多,但在产品功能方面都差不多,于是企业只能去拼价格,而一旦开始价格战,必定会死一大片,因此出现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
产品叫好不叫座?用户认知度低是主因!
从智能硬件浪潮兴起至今,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五花八门的智能硬件纷纷“杀入”市场,产品种类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在实际销售中,大部分智能硬件产品的市场反响都很一般,企业方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推广,但收到的成效却并不能达到预期。
智能硬件为何会陷入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林湃杰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用户对智能硬件的认知度不高。对于智能硬件产品,用户了解的并不多,他们认为这些东西还不如传统的好,因为这个东西价格比较贵,而且又不是很实用。总之,现在的智能产品还不是用户真正刚需的那种,所以市场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深圳市天尊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吴荣方表示:“用户之所以对智能硬件不感冒,是因为他们觉得有些产品不接地气。比如说控制一个灯,他可能觉得有开关就行了,干嘛需要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灯光来调节心情、改变环境是很重要的,人们只会越来越享受生活。因此,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吴荣方强调,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被市场所认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对新的生活习惯的接受。高科技一定会改变生活,虽然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瓶颈,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会改变。
“伪智能”桎梏智能硬件发展
智能硬件产品市场表现不够理想,除了有用户认知度不高的因素外,还有产品本身技术方面的问题。
广州卓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潇亦表示,智能硬件产品市场反馈不好,是因为产品本身不够“智能”,或者说只是“伪智能”。而造成伪智能的原因有二,一是技术达不到要求,二是因为用户体验做得不好、产品不够人性化。
林湃杰则表示,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智能单品距离实际意义的智能控制在技术和功能上都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只不过是打着智能的旗号而已,概念炒作大于实际。有些产品甚至会导致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样的“伪智能”自然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除此之外,目前智能硬件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协议,不同品牌之间不能通用,用户买了这家企业的产品,却不能买另一家的产品来搭配使用,导致每个家庭都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个“孤岛”,这样也就失去了智能的效应。
吴荣方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目前的智能硬件行业,无论是软件的开发还是技术的应用,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互相之间不兼容,这对用户而言反而是种困扰。”
不过在吴荣方看来,互联不互通只是市场初期的一个技术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出现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替代,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他笑道:“现在的市场就好比是诸侯割据,但最后还是会归于统一。”
田村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副所长邵革良则认为,智能硬件“伪智能”,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他分析道:“总的来说,还是消费的热点没挖掘出来,如果一个东西卖出去,用户觉得不好玩、或者没什么价值,那么用户自然会对智能硬件失去兴趣。市面上所谓的“伪智能”产品,往往都是做得花里胡哨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所以,怎样去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是国内智能硬件企业的当务之急。”
互联网巨头涌入 机遇还是挑战?
腾讯、小米、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自2013年便开始涉足智能硬件行业,并逐年加大投资。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涌入,给智能硬件市场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和影响?是否会挤压中小型智能硬件企业的生存空间?吴荣方表示,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市场,说明这个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而他们的进入,只会给这个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充满希望。
林湃杰分析道:“互联网巨头加入混战,肯定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竞争和挑战。这些互联网公司在生态系统方面占据很大优势,因为它们企业本身在很多领域都有涉及。但智能硬件的市场还没有走向成熟,谁最后才是被市场所认可的,现在还不好说。一切皆有可能。”
中小型企业该如何应对互联网大公司的冲击?林湃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做智能单品的企业,要在产品本身的刚需和实用性方面去突破,对于爆款产品要做好推广。而对于那些系统化的公司,就要从稳定性方面去突破。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突破,不能一概而论。”
电子元件企业如何跟上“智能化”步伐?
电感、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是构成智能硬件产品的重要部分,随着智能硬件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元件行业也将从中受益。那么,智能硬件对电子元件提出了哪些新的技术要求?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元件产品能否满足智能硬件生产的要求?
对此,邵革良表示,智能硬件产品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要用到计算机芯片。芯片应用在智能硬件上,必须要省电,同时还要拥有高度的运算能力,这样就势必会对磁元件提出很多新的挑战。比如磁性材料如何提高抗饱和能力、如何用更小的体积做更大的电感、怎么解决绕线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电子元件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元件基本还是能满足智能硬件对其的技术要求的,只是大家都不太满意。如果电子元件能够做到更好,智能硬件产品就会更加好卖。所以电子元件企业要重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谁的技术能跑到前面,产品就会卖得更好。”邵革良总结道。
深圳华利进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刘标城与邵革良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对记者感慨道:“我们这些电子元件企业是在被市场逼着前进,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必须要去做,不创新就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