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获全球关注 现实应用一触即发
2016-08-30
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已经在北京召开,全球科技巨头聚焦人工智能,业内专家就深度学习所需的投入等问题展开讨论。无独有偶,近期英特尔、微软等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动作频频,百度也拟在9月1日百度世界大会上,向公众放开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可见,人工智能正获得全球关注。
国家级人工智能大会召开聚焦行业发展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近40位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围绕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大疆科技董事长李泽湘、国际人工智能促进会主席Kambhampati等嘉宾聚焦智能机器人领域,他们表示,智能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还需要很多的突破,其中,如何让学术研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变成生产力,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与人类协作则是当前必须解决的行业难点。
来自百度、腾讯等公司的人工智能研发负责人则就无人驾驶、聊天机器人、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探索进行分享。与会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将应用问题转换为人工智能模型需要时间、精力和资金的巨大开销,尤其深度学习需要大数据、大计算和数据科学家的投入,所以大型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方面更有优势,也更有业务场景的基础。
日前,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人工智能成为其中重中之重。《规划》中指出,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重点是智能感知与认知、虚实融合与自然交互、语义理解和智慧决策,要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类人智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并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关键行业形成示范应用。
有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的核心优势在于决策智能化、应用多元化、工作持久化。根据产业结构,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包括计算芯片、大数据、存储;技术层包括算法平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识别处理和智能机器人;应用层包括无人驾驶、工业4.0、智能安防和智慧医疗。
巨头布局人工智能现实应用一触即发
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系统具备的能力,该能力可以履行原本只有依靠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硬件体系能力的不足加上发展道路上曾经出现偏差,以及算法的缺陷,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一度低迷。近年来,成本低廉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人脑芯片4大催化剂的齐备,导致人工智能的发展出现了向上的拐点。
在今天,人工智能技术其实已经悄悄地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网络搜索工具、工厂里使用的机械手臂、大部分电梯……这一长串的清单所列举出的物品,无一不是人工智能技术数十年发展所结出的硕果。
国际IT巨头已经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频频发力,一方面网罗顶尖人才,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人工智能新的春天已经到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规划决策等AI细分领域近期进展显著,很多新的应用和产品已经惊艳亮相。在专用领域的智能化阶段,有能力的企业都希望打通三层架构。他们有的将从上往下延伸,如苹果、海康威视、小米等智能硬件企业;有的试图从下往上拓展,如百度、谷歌、IBM等互联网和IT的巨头,以及科大讯飞、格灵深瞳等AI技术新贵。产业格局更多地表现出“竞争”而非“合作”,整个行业依然处于野蛮生长的初期阶段。
国际方面,英特尔之前表示,将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专用芯片,从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本周三,英特尔对开发者表示,计划明年推出新型号的至强Phi处理器。这一产品线此前瞄准了科学类应用。新型号将引入加速人工智能计算任务的功能在人工智能业务方面,除了至强Phi之外,英特尔上周还收购了创业公司Nervana Systems。该公司专注于深度学习芯片和软件。无独有偶,8月5日,微软发布“小冰第四代”。在发布会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坚定地相信,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科技领域和互联网行业创新的主要增长点。近年来,国外IT投入巨资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例如,谷歌收购英国Deepmind,Facebook成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IBM布局人工智能平台Waston,微软推出智能机器人等。
而在中国方面,8月9日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人工智能ET。ET基于阿里云强大的计算能力,目前已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能够在交通、工业生产、健康等领域输出决策。未来ET还将不断地迭代,提升感知能力以及对各行业的适应能力。科大讯飞之前也退出了具有智能对话与情感表达功能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小柔。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高级总监林元庆近期透露,在9月1日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将会效仿谷歌、Facebook等公司的做法,向公众放开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可见,无论国内国外,巨头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布局正在加码。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在未来通用智能时代,除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在某些领域的直接应用,人工智能更大的影响在于将重塑生活服务、医疗、零售、数字营销、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并将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周期。智能化的大潮即将来袭,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