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 正与家电行业融合

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 正与家电行业融合

2016-09-01

  人工智能行业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行业拐点即将来临。目前各大巨头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700亿元。但商业模式成形还要两三年,现在企业开始摸索途径,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真正变现和完全产业化,还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在2016年7月份Gartner的最新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图谱中,互联家庭已经攀升到重要位置。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机器学习、自然语言问答等度成为行业的热点,如炎热的夏日般热度不减。人工智能成为其中最火爆的产业。

  近日,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在北京召开,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产业化发展再次升温。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683.9亿元。业内人士预计,预计2018年有望到达2697.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不过,此次大会主办机构认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700亿元。而此前亦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一市场或达几百亿元,不足一年时间,这一规模就迅速扩张几十倍,令人乍舌。可见人工智能的火爆和资金对这一产业的追捧。

  产业规模有望四年达3700亿元

  家电巨头一言不合就砸钱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工业、农业、制造业等多领域落地,国际科技巨头,如微软高通、Facebook等均在该领域部署人力、物力,期望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

  近期,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长虹、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也纷纷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家电行业拥抱人工智能进入热潮,推动产业普及持续升级。那么,家电行业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究竟是怎样的?各家电巨头,有着不同的想法和发展路径?

  海尔人工智能总监、机器人团队负责人李宏言表示,可以把传统家电的售卖升级为一种长线的、智能服务的模式。如果这种模式能够运作起来,后续很多商业模式就能打通。“人工智能将会给家电领域的商业模式提供一些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考,如果实现互联互通、多传感器,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便可以进一步通过算法模型分析用户的行为,建立用户的画像,做一些更精准的信息挖掘和信息推荐。”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也在近日表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将产生三方面影响:首先,智能化的产品和生产将提高工业技术能力以及运营效率;其次,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整合建立整个生态链和产业链;第三,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产业人才结构的升级。

  一言不合就砸钱,如今长虹在启动邓超做产品经理、推行产品经理制之后,也开始在研发上大量投入,提前布局了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

  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表示:“互联为先还是硬件为先,不是时间关系的问题,而是一个逻辑的过程,长虹的做法是我们在做单品的同时要解决连接的问题。”

  据悉,为解决泛虹设备、友商设备联接不兼容难题,长虹自主研发推出具有30多项专利的IPP联接技术协议。同时,基于长虹云服务大数据平台的打造,以及强大的软件服务能力和海量智能终端资源,今年3月,长虹发布全球首个开放的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成为长虹拓展智能服务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和智能产品定义的核心基础支撑。最近一段时间,长虹连续推出CHiQ“空间智变”物联网冰箱、CHiQ智慧空气管家和人工智能电视,以及美菱“智汇家生态圈”计划,均得益于长虹物联运营支撑平台的数据支撑和服务能力支撑。

  “未来我们的做法是当单品智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化的时候,希望协同化的为用户提供一个环境智能。”展华益告诉记者。

  人工智能目前最主要的应用在于图像、语音识别、语义识别、预测规划和智能控制等,具有智能化,应用领域广泛、工作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智慧生活(爱基,净值,资讯)所包含的四大技术,感知、智能、交互和执行。感知就是感知无处不在,实现网络化的感知,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的全面感知;智能就是要达到智能管家,实现“智能环境”的大脑,有offline的分析和自学习能力,和online的决策和规划能力;加入了人工智能的智慧生活将是自然语音交互,而不是以往机械的指令;执行是扮演好各个智能家电的角色,执行其自身的智能的同时,做到整体环境的智能。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在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人工智能成为重点发展领域。本次人工智能大会主办机构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行业拐点即将来临。目前各大巨头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700亿元。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