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科技引领医疗技术革命
2016-09-23
今日,2016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和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无论是展会现场还是高峰论坛,都将看到市属公立医院的“身影”。
由于没有高校的平台,科研过去一直是我市医院的“短板”。借助“三名工程”,市属公立医院积极联合国内外高水平医学研究机构、学科团队打造精准医疗、生物医学、转化医学、中医药等医学创新平台,推进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促进组织工程、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微生态治疗等再生医学,以及三维可视化、3D 打印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快速提升我市高端医学技术水平。
●调控基因让癌细胞“自杀”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因其具备强大的基因编辑及调控能力被科学界称为“基因编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973项目团队针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容易失控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与完善,实现了对Cas9的操控,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定向干预。近日,《自然》旗下最重要期刊之一《自然·方法学》发布了该院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引起全球医学界专业领域关注。
深圳在癌症精准治疗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这样重大的进展得益于“三名工程”。在首批“三名工程”项目中,市二医院与赵国屏院士肿瘤精准治疗团队展开了合作,成立“深圳市医学重编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平台,在液体活检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免疫细胞重编程改造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实现对疾病的精准预测、预防、治疗、预后。《自然·方法学》发布的研究成果,就是这一项目结出的硕果之一。
●纳米超声造影剂“直达”肿瘤
北大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金锐教授团队”,成立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介入与分子影像中心”,合作研发新型纳米超声造影剂。
这种造影剂,可以透过血管进入肿瘤组织,更加便捷地发现早期肿瘤,而且可以通过纳米超声造影剂,携带特异性的药物直达肿瘤目标,在超声波的介导下定向释放,实现对肿瘤的精准、靶向、无创治疗,极大拓展了超声波的临床应用范围,为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带来全新的手段。
目前,该项研究已实现超声微泡靶向破裂突破血脑屏障,将药物直接“送到”脑内,预计其成果将在3-5年内就可以在临床进行应用。
●创新平台防控传染病
市第三人民医院引入了多个“三名工程”团队,在传染病的防控上屡有突破。
与高福院士团队合作,组建了“深圳市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建成标本库、细胞库,建立了新发传染病病原监测平台。此平台对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保证深圳一旦出现新病例,第一时间可以马上进行处理。在医学转换方面,团队研制的结核病诊断专利产品——结核分枝杆菌效应T细胞检测试剂盒已经获得国家SFDA批文,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与程京院士团队共同组建“深圳市生物芯片研究重点实验室”,已搭建完成生物芯片检测平台,可以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呼吸道病原菌检测、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与金奇教授团队(973首席科学家)共同组建了“深圳市结核病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了活动性结核病的快速免疫诊断方法和抗结核治疗疗效评估指标体系。
●3D技术广泛用于临床
3D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是当前医疗前沿科技的热点。
在“三名工程”的支持下,北大深圳医院骨科成立了“粤港3D打印医疗研发和服务中心”、“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骨科合作研究中心”等。团队成功研发了脊柱手术导板,使得过去依靠医生经验确定术中螺钉安放位置变成通过3D打印模具辅助规划,使得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为患者量身定做的3D打印支具,也给脊柱手术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术后辅助康复治疗,深受好评。此外,正在研发中的新型3D打印髂骨钉也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将显著提高脊柱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
深圳市二医院引进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团队,带来了复杂骨折治疗中的三维数字技术,并且已经完成60多例手术。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则与美国杰克森实验室三维基因学组主任阮一骏教授的团队展开了癌症的三维基因组学合作,目前已在肝癌的基础性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大数据的分析,试图解开肝癌三维基因结构,为临床的癌症精准治疗提供科研理论基础和潜在的大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