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建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
摘要: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卡,是以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所采用的5.8 GHz有源射频方案为基础实现的。现有ETC车载单元(OBU)物理尺寸相对宽松,容许配备较大容量电池,对功耗要求不高,通常采用多颗芯片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在解决人工半自动收费(MTC)通道的路径识别问题时遇到了瓶颈。MTC对路径卡厚度有明确的规定,这限制了电池尺寸,因此对系统功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MTC路径识别卡的SOC方案,简化了数据传输路径,细化电源管理,有效降低了芯片功耗。方案还预留了扩展接口,便于以统一的架构同时解决ETC通道的路径识别问题。
关键词:智能交通; 路径识别卡; 低功耗; SOC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实现了全国联网收费。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车辆在出口和入口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行车路径。为了精确判断车行路径,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在现有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系统的5.8 GHz有源射频方案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在尽可能利用原有频率资源及通信协议的前提下,解决路径识别问题[1]。
路经识别的实现方式就是将射频终端集成到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 OBU)或复合通行卡(Compound Pass Card, CPC)中,装有OBU的ETC用户从ETC通道进入高速路网,人工半自动收费(Manual Toll Collection, MTC)用户从MTC车道领取CPC卡进入路网。当车辆携带CPC或OBU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接收来自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RSU)的标识信息。在高速公路出口处,通过读出车辆行经RSU的标识信息即可还原出车辆真实的行驶路径,从而实现对高速公路车辆行驶路径的准确识别[2]。
1需求分析
由于对物理尺寸要求比较宽松,OBU通常使用高容量锂电池作为主电源,电池额定容量达900~1 200 mAh,因此对功耗要求不高,通常采用多颗芯片的系统级的解决方案[3]。该方案的结构如图1所示。三颗芯片的互联通过I2C或SPI等串行总线连接。
对于5.8 GHz射频数据的交换,由于射频芯片不具备对通信协议的处理能力,数据包解析及响应等功能都必须由主控芯片完成。这就引入了额外的数据缓存、中断处理、串并/并串变换等冗余操作。这不仅增加了系统成本,更重要的是引入了许多不必要的功耗。同时,由于这些冗余操作会使系统对数据包响应变慢,为了能够满足系统对实时性(车辆高速行驶)的需求,主控芯片需要更早被唤醒进入待机状态,这又进一步加重了系统功耗的负担。
另外,5.8 GHz射频数据和IC卡标签之间所有数据交互必须通过主控中介完成。这也会增加主控芯片上电工作的时间,特别是在主控芯片通常为多功能通用型芯片时,更多无意义的功耗在这个阶段被引入。在单纯ETC应用中,由于只有在高速出入口时会发生射频芯片和IC卡标签交换数据,这个问题并不严重[4]。可是考虑路径识别,则芯片需要全程多次被唤醒记录路径信息,这个功耗损失就不可忽视了。
MTC的路径识别卡要求卡片厚度小于5 mm,这使卡内电池容量相对OBU大大减少,通常额定容量只有200~230 mAh。因此使用原有ETC方案移植或升级已很难满足路径卡使用年限大于5年的要求。而SOC由于具有高度集成的特征,同时有利于协同规划数据通路和进行精细电源管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架构设计
针对前文所述问题,本文设计的芯片采用共享存储单元的总线架构,数据统一存储于总线上的SRAM或EEPROM中,其他模块均可以通过总线直接访问存储器。并依据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划分为6个可以独立控制的电源域。其整体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2.1电源域与功能模块
芯片中电源域划分及电源域中主要模块简述如下:
VTAG: 该电源域使用磁场感应电流供电。主要模块为IC卡标签和EEPROM存储器。IC卡标签实现ISO/IEC 14443 TYPEA标准协议。除此之外,当标签处于读卡器磁场中可以正常工作时,需给出中断到外部检测模块。
VDET: 该电源域直接使用主电池供电并处于常开状态。主要模块为外部中断监测,用以监测来自IC卡标签的中断并产生芯片上电复位信号。
VPMU: 该电源域直接使用主电池供电。主要模块为射频唤醒和电源管理(PMU)。当射频唤醒打开时,它会检测调制于5.8 GHz载波上的14 kHz方波信号,并通知PMU启动芯片至工作状态。PMU的主要功能即根据配置适时开关各个功能模块电源。
VRX: 该电源域使用内部LDO供电。主要模块为射频接收模拟前端,实现5.8 GHz射频信号的下变频及解调。
VTX: 该电源域使用内部LDO供电。主要模块为射频发射模拟前端,实现数据整形,调制发射。
VDIG: 该电源域使用内部LDO供电。所有数字逻辑都处于此电源域中,例如MCU、5.8 GHz数字基带等。
另外,I2C与SPI为预留扩展接口,主要用于MCU周边外设芯片以实现路径识别OBU方案。这部分功能在MTC路径卡应用中可以禁用,内部采用关闭时钟的方式来避免功耗损失。
2.2数据存储
路径信息的完整有效涉及到最终的费用结算,因此相关数据的存储需要使用非易失存储器。根据路径识别技术要求的规定,每个标识点的路径信息由2 B构成,因此对它的存储又存在每次写入数据量小,但重复擦写次数多的特点。综合考虑,本方案采用片内EEPROM做为主存储单元。另外,考虑到MCU的执行效率,以及SM4国密算法和CRC校验等对相对大量数据的处理需求,配备SRAM做为辅助存储单元。其中EEPROM大小为32 KB。代码段分配24 KB,用来存储MCU启动程序,智能卡操作系统(Card Operation System, COS)以及解析符合GB/T 20851标准规定的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通信协议[5]。数据段分配8 KB,用来存储路径信息文件。通过地址译码,确保代码段只能由MCU访问;数据段则可以由数字基带模块、MCU模块、IC卡标签模块访问,以便路径信息通过不同的数据通路写入或者读出。
SRAM大小为4 KB,主要用做中间数据文件存储及MCU缓存使用。
2.3EEPROM电源方案
EEPROM中的路径信息在不同时刻可能会分别被5.8 GHz射频模块以及IC卡标签模块访问到。为了避免EEPROM及附属电路全时使用电池供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对它的供电方案没有采用单一电源,而是做了特殊处理。从图2电源域的结构可以看出,EEPROM置于VTAG 和VDIG两个电源域的重叠区域。当车辆在出入口与IC卡读写器交换数据时,IC卡标签对EEPROM进行读写,此时EEPROM切换至由读卡器磁场感应电流供电。当车辆行驶在途中交换路径信息时,射频基带对EEPROM进行读写,此时EEPROM切换至由电池供电。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方案设计了电源切换电路(Power Switch)。该电路缺省使用线圈耦合电压给EEPROM供电。当VDIG被打开时,EEPROM切换为由VDIG供电。其原理如图3所示。
2.4电源管理
根据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要求,MTC路径卡的主要应用场景如下:
(1)高速入口:路径卡上电,检查电量,清除路径信息,并写入口信息;
(2)途中:接收并记录路径信息;
(3)高速出口:读入口信息及路径标识信息,触发路径卡掉电。
考虑这些应用场景的需求以及芯片内各个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定义了深度睡眠(DeepSleep)、睡眠(Sleep)、待机(Standby)、发送(Tx)、接收(Rx)等电源管理状态,各个状态下模块开关如表1所示。
由于IC卡标签的开关状态取决于是否存在外部磁场,因此VTAG是独立于上述5种电源管理状态开关的。考虑到路径卡使用时只有高速出入口才有读卡器设备,芯片设计时对于VTAG在其他电源管理状态下产生的中断做了屏蔽处理。因此表1中只标出了VTAG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能出现的情况。
将芯片的具体行为与电源管理状态对应起来,并分解到应用场景之中,其具体描述如下:
高速入口:芯片初始处于DeepSleep状态,只有VDET消耗微量漏电流。当路径卡置于IC卡读卡器上时,VTAG通过天线线圈耦合读卡器发射的13.56 MHz载波供电。IC卡标签模块上电后,响应读卡器指令,清除旧路径信息,并将入口信息写入EEPROM。同时,自动产生预定形状脉冲给外部中断监测模块。外部中断监测模块继而产生上电复位信号给PMU,启动芯片进入Standby状态。MCU运行并配置射频接收前端参数等信息,启动射频唤醒模块,之后转入Sleep状态。
途中:此时芯片处于Sleep状态,VPMU带电,射频唤醒模块消耗μA级工作电流用以接收来自RSU的14 kHz射频调制波。当监测到符合标准要求的14 kHz调制方波时,射频唤醒模块通知PMU启动射频Rx模块,直接进入Rx模式接收第一个数据包。Rx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有效性检查,如果校验错误,则判断为误唤醒,由PMU记录后重新转入Sleep状态。如果数据包正确,则进入Standby状态由MCU进行通信协议解析并决定是否需要启动Tx模块应答。数据交换完成后,路径信息被存储到EEPROM,芯片重新进入Sleep状态。
高速出口:此时芯片处于Sleep状态。VTAG由线圈供电后,读卡器将路径信息读出;同时IC卡标签产生脉冲,经外部中断监测模块处理以中断形式通知PMU。PMU启动MCU,确认当前操作为真实出站行为,启动掉电程序,转入DeepSleep状态。
电源管理模块控制芯片在各个状态间跳转及跳转条件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3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功耗路径识别卡单芯片SOC方案。该方案使用统一的存储结构,充分优化了模块间接口结构,减少了中间数据的重复存储,有效降低了芯片面积及整体功耗。另外,5.8 GHz射频模块和IC卡标签模块可以通过内部总线交换数据,极大便利了应用扩展。该方案还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切分了多个电源域,并设计了专门的电源管理模块进行精细化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了不必要的功耗损失,是高速公路MTC路径识别卡的理想SOC方案。
芯片预留了扩展接口,可以扩展IC卡读写芯片以及其他简单外设,因此同样适用于带有路径识别的ETC车载单元设计。
参考文献
[1] 杨耿, 段作义. 高速公路路径识别技术的实现与发展[J].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5(1):6669.
[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收费公路联网收费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要求[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
[3] 何鹏, 史望聪, 陈辉. RFID技术在电子收费系统路径识别的应用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09, 17(8):1517.
[4] 王华. 基于路径识别的高速公路ETC技术研究[J]. 数字通信, 2013, 40(3):6063.
[5] GB/T20851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