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打造LED产业广东“芯” 东莞集聚人才助力城市转型

打造LED产业广东“芯” 东莞集聚人才助力城市转型

2016-10-08

  “世界工厂也是产学研的沃土,我们的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今发展很好。”年过七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物理学家甘子钊讲起研究项目在东莞发展的情况时,语气中充满着肯定。

  2009年,甘子钊带领由14名老中青学者组成的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团队进入东莞,组建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建成国内第一条GaN(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线和PSS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材料生产线,同时还建成了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衬底材料研发和制造基地。

  这个被称为东莞“最强大脑”之一的团队,在东莞将多个从实验室走出的科技成果形成产品,攻克技术难关并打破国际垄断。目前,中镓公司的氮化镓衬底、氮化镓蓝宝石复合衬底、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和激光剥离机等核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产值也从2010年的1000万元攀升至2015年的2.5亿元。

  东莞求贤若渴打动院士团队

  每隔一段时间,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东莞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义都会来到甘子钊的办公室,就LED氮化镓复合衬底的研究进行一番头脑风暴。

  衬底是LED灯的基础材料。此前,蓝光LED芯片主要是在蓝宝石衬底和碳化硅衬底上。蓝宝石衬底技术路线的3位发明者荣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碳化硅衬底技术路线发明者则获得美国总统技术发明奖。

  临近退休的张国义还是跟往常一样忙碌。他不仅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同时担任着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负责多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立项、协调和技术研讨工作。每个月,他有7天待在北京,用于指导研究生选题并处理研究中心事务,剩下的时间都给了东莞。

  提起来东莞的机缘,甘子钊与张国义都称是“偶然的机会”。2008年12月2日,由中科院院士甘子钊为带头人,张国义带着自己的8名博士生及硕士生在全国各地寻找适合光电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

  团队最开始打算留在北京,“因为团队成员的学习和生活都在北京。”而正在打造新兴产业的广东省也急于寻找技术支持。“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东莞市却插了一脚。”甘子钊幽默地说,当时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彭平,在深圳的一个交流会上主动找到甘子钊,并把甘、张二人“拉”到了东莞市企石镇。

  一开始,团队成员对来到东莞并不接受。甘子钊说,之所以项目能最终落户东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东莞市政府、企石镇政府的务实精神、实干做派以及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甘子钊还记得,东莞的领导多次来到北京大学拜访,促成甘子钊第二次来到东莞。这一次他见到了东莞企业家、广东光大集团董事长陈润光。陈润光细心地讲解东莞政府办事效率、地域优势以及东莞半导体产业配套齐全等有利条件。甘子钊团队半信半疑,后来还偷偷来东莞调研了三四次。直到2008年11月,双方终于谈成合作事宜。

  制造LED产业的广东“芯”

  在各方努力下,东莞打败“北上广”,“抢”人成功。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最终携手光大集团,于2009年1月在东莞企石建立了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月,甘子钊的队伍作为创新科研团队悉数引进到东莞。

  甘子钊说,在公司成立当年,中镓公司就被评为首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得到了省、市数千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这对于他们引进更多的科研创新人才以及科研设备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甘子钊的带领下,团队已先后承担20多项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计划项目。

  长期以来,LED产业的上游芯片核心技术主要由欧美企业把控,分食整个产业利润的七成以上。广东LED企业主要位于产业链中下游,核心芯片特别是大功率LED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企业定价能力也屡屡受限。

  甘子钊说,针对LED上游芯片核心技术,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组建一个包括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在内的团队,从事最前沿的半导体材料研究。

  “我们基础技术研究都在北京做,但是实验室只从原理上研究性能,研发成功不代表能做成产品,还要在东莞过中试这一关。”张国义说,东莞制造业产业链非常成熟,又有很便利的供应链,这对创新团队很具吸引力。

  而在LED衬底方面,中镓半导体目前是国内首家专业生产氮化镓衬底材料的企业。中镓半导体的氮化镓衬底、氮化镓蓝宝石复合衬底、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和激光剥离机等核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产值也从2010年的1000万元攀升至2015年的2.5亿元。

  甘子钊和张国义看好氮化镓金属复合衬底的方向,“这项研究有冲击诺贝尔的可能。”张国义说,金属复合衬底未来方向是稀磁半导体,即非磁性半导体中的部分原子被过渡金属元素取代后形成的磁性半导体。

  记者了解到,中镓半导体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地方LED标准的起草,致力于推动国内LED领域的上游高端装备及技术发展。

  集聚人才助力城市转型

  在东莞,张国义已经成功招揽了多名弟子——留德11年的博士李顺峰,英国和加拿大双料博士王琦,以及取得瑞典皇家学院博士学位的刘明。3名博士已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东莞,李顺峰更是将户口落在东莞。

  此外,张国义还成功联络了4名院士来东莞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这些科技成果不止局限在光电领域,在莞转化后,或可催生东莞经济新业态。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方人才……创新团队的入驻,为城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另一方面,也为众多的民营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东莞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受到了冲击。作为民营经济代表的光大集团开始寻求二次转型升级。当时,珠三角的LED生产企业多如天上繁星,但主攻产业链前端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光大集团作为一家传统的房地产行业,瞄准这一机会成立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填补了国内氮化镓半导体衬底行业的空白。

  而在甘子钊看来,与光大的良好合作是中镓取得发展的关键因素。中镓公司董事长陈健民目光长远,尊重科研团队的发展,整个团队很有干劲。陈健民为方便团队,还特意提供了3千万元在北京组建了实验室(北京燕园中镓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专门做一些与东莞中镓相关的产品研发。

  某种程度上,中镓的成功为光大集团注入科技创新的基因,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模式。今年6月,光大集团倾力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光大We谷产业园”开园,这个坐落于东莞松山湖的园区总建筑面积约40万 ,预计建成3年后引入超过800家科技企业,1.2万余名科技人才……

  “这是个双赢的机会,高校科研机构人员不可能一辈子做基本理论,也需要为技术找出路,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搭起一座桥。这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商机。”甘子钊说。

  创业沃土首先是人才沃土

  在东莞,像中镓半导体一样的公司还有很多,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创建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千人计划”专家胡川入股莞企研发可穿戴传感设备、海归博士杜湛博研发的医用加速器……这些技术与项目或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或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在东莞完善的配套优势与政府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的投入支持下,迅速落地、快速成长,成为东莞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创业沃土首先是人才的沃土,尤其是创新科技人才的沃土。一名人才可以带来一个项目或技术,一个项目技术又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人才优势最终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对东莞的产业发展也真正起到了引领作用。

  人才的引领下,企业拥有了核心技术、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多人才进入企业,加快了企业转型步伐。与此同时,“莞货”逐步告别低端代工的标签,以质量、技术和自主品牌向微笑曲线两端爬升,东莞居主导地位的支撑产业已经从“三来一补”变成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东莞制造”正逐步掌握产品的定价权,以全新姿态拓展东莞经济新版图。

  在人才的引领下,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壮大。目前已有27家以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为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诞生并扎根东莞,通过其搭建的渠道和平台,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加速流动并集聚,形成了创新力量的“二次南下”。作为创新人才聚集的“桥头堡”,新型研发机构弥补了东莞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短板,同时也为诸多企业转型及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从“世界工厂”到“创业沃土”,人才在东莞的聚集昭示着城市转型的步伐。从流水线到创新工厂,东莞在经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也将迎来人才的升级。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