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与互联网时代有何不同
2016-10-09
毫无疑问,最近一次创业高潮发生在2014-2015年。但在我们针对5000家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其实高潮之前,还有前奏,比如2011年和2013年。其中2011年创业小高潮的出现,是因为物联网和云计算概念的兴起。2013年,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2014年,可以说是多种概念融合发酵后的作用,比如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等,再加上政策的推动。但是整个创业行动在2015年下半年骤然降温。2016年,便迎来了波及面较为广的倒闭潮。
我们通过比对300多家企业创始人的简介,发现这一拨创业潮中70、80后是中坚力量,90后暂露头角,60后数量甚少。而其中,60后、70后首次创业的,大多“出身”名企,至少是大企业高管。也就是说,这批人在创业之前已经完成了基本的财富或者管理经验积累。而80、90后的也并非完全的草根创业者,大都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
这似乎与上一个时代的创业潮有极大的不同。互联网的创业浪潮在中国集中出现在1998——2001年,当然这并非互联网的第一次创业潮,据说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都成了先烈。但是这几年间出现了搜狐、网易、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中国的信息科技领域处于引领地位。
不过,它们的创立者们张朝阳、丁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等创业之前的背景却未必光鲜,或者说还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财务自由”,也还没有接受过成熟的管理经验洗礼。比如马云首次创业前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创立阿里巴巴时,18罗汉才凑了50万元启动资金;张朝阳创业之前曾是一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负责人,但是一开始就拿着前老板的投资创业的;马化腾创业前也就是在IT公司做技术的,好的是用投资股票赚来的70万完成了腾讯的雏形。当然这些都是公开传言。
但是在2010年到2014的这次创业潮中,目前已经相当成功的小米,创始人雷军之前是金山的董事长,但是金山并非他一手创立;滴滴打车的天使投资人兼幕后推手王刚,之前是阿里巴巴的高管,当然滴滴打车对外公开的创始人是程维;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之前是网易的副总编等,都曾是大企业的高管。那么这波人为什么要出来创业?曾任东软高管的一位70后创业者说了这么一句话:“不是为了钱,真是想干点事”,“上一波的互联网浪潮已经过去了,70、80后想要干一番事业就是这一波了,下一波可能还要再等个10年”。
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也有类似说法,觉得“这是一波浪潮,要趁着干点事”。如果说创业者的身上都兼有2种属性,一是对自由的向往,二是对金钱的向往,那么2000年左右那一拨创业者们可能对金钱的向往偏重一些,而当下这一拨创业者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追求自由。因为在这一批4个年龄段的创业者中,60、70后是自己完成了资本和能力的原始积累,80、90后则是站在父辈原始积累的肩膀上,借着技术进步催生的商业机遇,致力于通过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或者商业形态,来打破原有的已经开始走向僵化的商业乃至社会体制。就像[张锐]形容他创业之前的工作:“穿梭在办公大楼里,开没完没了的会。”似乎透露出了他内心深处对那种状态已感到不适。“困则求变”是人的本能,所以我想这大概是这波创业者潜在的动力。
与此同时,当下这波创业者也好,革新者也好,起点与上一波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李彦宏创建百度,是因为之前在美国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工作经历;马云从翻译界跨跃到互联网界是因为在美国参观了第一个ISP公司VBN;而马化腾的QQ前身OICQ则是是仿照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通讯工具ICQ,并还因此与ICQ打了一场官司。其它的互联网公司也都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类似公司撇不开关系,多少都有点模仿的痕迹。
但是2010后出现的这波创业者,开始的方式却略有不同。比如掌上心电的创始人王长津便表示,创业的念头一直都有,但是会选择2011年,是因为他看到了安卓系统引发的中国山寨智能手机繁荣:“当时看到安卓系统的山寨智能机屏幕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便宜,我就感觉这是一个机遇,因为手机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那么很多东西都可以以它为载体。并且当时以安卓为主的前端技术开发,中国是走在前面的,这跟前一个时代不一样了,不再是我们事事都跟在别人后面了。”
类似于这样的话,在美国呆过10年的海归,上海一家健康可穿戴设备公司——翰林科技的创始人陈越猛也说过。记得在和陈越猛地交流中,我提出了一个美籍华人朋友的看法,说中国的创新主要是商业模式上的,即便是产品也是较为浮于表面的,反而是美国在进行着核心技术层面的创新,出来一个产品就是颠覆性的,所以可能再过个10年中国又会落后。陈越猛当即就反驳了我,他说他虽然公司在上海,但是还是经常在硅谷和上海两地穿梭的,所以他看到的是不管在技术还是产品上的创新,中美几乎是同步的。
不同于陈越猛用所见所闻来证实这一现状,王长津是用他的产品:“2015年的CES上我就看到了美国人对这个产品的认可。我带去的样品,美国展会不让卖,但是医生围着不走啊,所以就偷着卖。”2015年9月份,德国的设备采购商也到王长津的工厂审查。提到这些,王长津是相当激动的:“2014年我们的设备,7个型号都拿到了医疗注册证,2015年拿到了CE认证,FDA已经在申请,不出意外的话,2016年底就拿到了。”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信息科技企业,有机会在智能时代,不再跟风,不再模仿,而是可以“一直被模仿,从不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