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创业焦虑是常态 唏嘘之后春雨医生将何去何从
2016-10-09
这个国庆长假,对于移动医疗领域的小伙伴们来说,很难让人轻松起来。移动医疗行业代表人物,年仅44岁的春雨医生ceo张锐突发心梗去世。张锐倒在了春雨医生最关键的时刻——计划分拆打包上市,也倒在了移动医疗最为迷茫的时刻——盈利模式扑朔迷离。后张锐时代,春雨医生何去何从,移动医疗又何去何从?
张锐,这位70后年轻的CEO是中国人民大学生物学学士,新闻学硕士。《京华时报》前新闻中心主任、网易前副总编辑。于2011年,张锐辞去网易的工作创立了春雨医生,试图全力打造一款以网络诊疗为主业务的移动医疗APP。
春雨医生自创立以来收获了不少好口碑,2014年8月C轮融资5000万美元以后,张锐更是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投资者伸来的橄榄枝。今年6月,春雨医生还被曝出完成12亿融资Pre-IPO环节,2015年线上问诊业务实际收入1.3亿元,盈利3000万,将计划分拆打包上市。
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医”飞冲天的关键节点,张锐却因病匆匆过世。
1移动医疗盈利模式难寻
对移动医疗整个行业来说,张锐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折射出整个行业艰辛的发展历程。
从市场层面看,移动医疗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艾媒咨询显示,到2016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将会达到74.2亿元,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高达184.3亿。
就在6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增速达20%以上,而据统计,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这短短两个月,就有近十家移动医疗互联网项目获得融资。
艾媒咨询相关报告还称,2015年1至12月在线医疗行业App端月度使用次数呈逐月上升趋势,12月更是增长至17.1亿次,超越PC端(基本稳定在4亿次)并且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在资本寒冬到来之前,资本对移动医疗行业的青睐也是显而易见的。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相关数据表明,在被称为“互联网+”元年的2015年,移动医疗领域共发生投融资221起,同比增长445.4%。
但是,随着今年8月份移动医疗第一股就医160裁员三分之一的消息被曝光,移动医疗的盈利能力再次受到大众的关注。就医160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371.98万元,亏损高达7136.8万。
据报道,创业四年多来,张锐最焦虑的事似乎都跟钱有关,不是在找钱,就是在愁怎么赚钱。作为行业领军者的春雨医生,虽然2015年实现营收1.3亿,盈利达到3000万,但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人,从这一角度看,即使是春雨医生,盈利依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曾表示,移动医疗在盈利上存在“先天不足”,国内医疗在门诊费用上与国外相比要低很多,利润微薄,但许多App恰恰是把盈利重心放在诊疗环节。此外,有些移动医疗企业试图在药品上寻找突破,但药企和医院两方都很难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留给企业的空间本身就不大。
2最大的市场机遇或许在基层
移动互联网有几大特点,它是天生“端到端”的去中介化的新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它会带来相对的透明化和很大的效率提升。但是在大城市,特别是大型医院和比较牛的专家与科室面前,移动医疗可能是失效的,包括对一些大型的医药商业也是如此,因为他们长期享受着垄断带来的收益,一旦透明化之后,从系统上会减少垄断的收益。同时这部分地区由于供给端严重不足,长期处在各路资源热捧的情况下,包括一些大专家、大教授,他们本质上并不需要移动医疗,或者只相当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心。
因为移动医疗天生更适合广覆盖、大基数、动态资源流向平衡。那么有人说从挂号等方面切入是刚需,其实以挂号切入的话,当用户行为大规模改变以后,很有可能被国家以公共利益或种种形式的理由,变相收归国有或者半国有状态运行,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其他城市都已见到了端倪,官方会建设公共挂号平台,那么可能一部分占有政府资源的公司会脱颖而出,但它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一大批同质化的公司就会自然结束,与强势的甲方相比,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互联网医疗创业焦虑是常态:唏嘘之后移动医疗将何去何从?
所以移动医疗最大的机遇是在基层,第一是因为那里的医疗服务力量比较薄弱,实质上各方势力真正往下沉的话,市场成本非常的高,而且单位产出非常低,不像在大中城市的大医院,可以集中非常多的医药产业链的相关资源,患者并获得大体量收入,而在基层,本质上那里构成了一个个长尾的需求,特别适合移动医疗这种商业模式。
我们要知道大批的城市平民和广大基层患者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有一部分人是希望找到最好的医生,有一部分人他也知道自己的疾病和健康是可以分层次获得比较好的治疗,同时要考虑一定的经济问题,不要认为老百姓为了看病都可以倾其所有,不考虑经济问题。那么由于大中城市这批的医生和医院的长期垄断,一部分能释放出的增量资源的移动医疗公司,确实可以获得有效的需求。但更广大的市场是建立以基层为核心的“就地”,“可及性”的医疗服务能力,这才是比较好的多层次的解决方案,也能发挥移动医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