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中国制造的出路还是德国人的圈套
2016-10-10
近两年,很多企业家见到我都会吐苦水——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我很明白,这一关如果过不去,基业长青可能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来研究了一下这个问题。
最近中国实业不景气,却冒出一个新词“工业4.0”,弄得一些人像打了鸡血似的,整天嚷嚷着“工业4.0时代到了,实业界的春天也不远了”。
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工业4.0”到底是个什么鬼。
事实上“工业4.0”的概念是德国人喊出来的。
众所周知,德国制造是世界上响当当的牌子,这次它提出“工业4.0”强调的是整合度。当工业化到一定程度时,曾经推广过ERP系统。虽然ERP系统能够提高整合度,但它也有不可绕开的弊端,那就是灵活性不够,也就是说我现在装的ERP系统只能用现在这套产品,若过段时间换个产品,那么这个系统使用起来就会非常的麻烦。
ERP系统的适应性问题,我认为跟德国人的工业思维有点相似。
德国人不搞代工。在美国时,我去逛超市,发现超市里的电子产品上基本都刻着“Made in china”,它的品牌却标明是美国的。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我们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并不差,连要求相当高的apple产品都在中国生产。中国成为“世界代工工厂”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德国呢,他们有能力生产各种电子产品和精密仪器,但他们只为自己生产,不搞代工。
你发现问题没有?
德国和中国同样具备生产电子产品的能力,但中国与德国的差距在于科技。我们缺少科技升级,原因可能是本身科技能力上与德国这个老牌工业国家的差距,也可能是我们的科技还停留在研究室,无法得到市场转化。
与德国只生产自己的产品不同,中国很灵活,虽然技术不高,但愿意为世界各国提供制造能力,愿意从代工中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所以说,这个所谓的“工业4.0”,德国人赋予它的灵魂依然是整合度,而并非是灵活性,这根本就不适合当下发展迅猛的全球市场,中国人没有学习它的必要。
如今的制造业在高度整合,对工厂的灵活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我觉得在此前就已经从事代工制造的中国工厂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有一个笑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2012年,奥巴马政府就开始喊要将制造业回迁。乔布斯还在世的时候,奥巴马就希望他能把Iphone工厂迁回美国,因为美国需要就业机会。不过乔布斯说,如果Iphone的设计需要修改,马上就可以传到中国,两个小时之内中国的工人们就会从床上被叫起来进入到生产线开始加班生产,24小时后具备新特征的产品就可以交付。如果美国工人能做到,我就迁回来。奥巴马从此再也不提这个要求了。
德国人的“工业4.0”强调的还是品质,这一点我认同。但是,如果刻意的去恪守品质,而不去求创新的话,制造业的路还是很难走的。
比如当年把手机品质打造到极致的诺基亚,品质好,用十年也不坏,却错过了几乎完全将功能机剔除在外的智能机时代。想象一下,要是你还拿着十年前那款用不坏的功能机,大概会被朋友笑话。
因此,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于科技升级——在自身没有先进科技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先进科技合作,而并非是沉醉于那个莫名其妙、人云亦云的“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