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无人驾驶将走向何方
2016-10-13
在近期结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匹兹堡邮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无人驾驶,没错,但是同样安全》,奥巴马力推无人驾驶合法化,同时也为美国联邦政府推出的第一部自动驾驶指南做宣传造势。美国历来是创新科技的风向标,下个月美国大选即将举行,奥巴马也将卸任,无人驾驶在政策方面将陡增不确定因素,那么代表未来的无人驾驶将走向何方?
无人驾驶其实是自动驾驶的一个终极目标,而自动驾驶已经在汽车领域逐步实现,并很大程度上进入我们的交通生活了。“自动驾驶”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无线电公司就已经宣称其已经掌握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技术。而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需要将自动驾驶总体技术推入新的阶段。
无人驾驶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谷歌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对自动驾驶技术做了不同程度的定义。按照NHTSA和SAE对自动驾驶的划分,目前配备诸如ESP、ABS等技术的汽车其实已经达到了L1等级的自动驾驶,而在豪华车领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自动驾驶水平可以在L3-L4级别上,传统车企里,目前还没有实现L5等级(无人驾驶)的车型。
相对于传统车企借助ADAS传感器的实现方式,近年来大热的互联网造车市场,对于实现自动驾驶有着独到路径,它们多是直接从汽车智能化的核心软件技术入手,借助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图方面的长项,从L4起步,试图直接实现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好处不仅仅是省事
无人驾驶的出现,让远程精确遥控汽车具备了实施的充分条件。随之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效率和便利性问题。具体来说:无人驾驶实现了“解放大脑”。有了这套系统后,理论上不用再自己驾车,自然也就不必再去驾校学车,而且无人驾驶天生就是“老司机”,它可以共享传输数据,对实际路况、其它车型的驾驶经验快速学习,保证能够高效、快速、安全的驶达目的地。
而且,无人驾驶在行驶过程中,会完全按照路况法规设定,不必担心无人驾驶车辆会违反交通法规,交警某种程度上可以“下岗”了。
现在,滴滴、神州租车等打车软件盛行,共享经济影响着交通行业的发展,而有了无人驾驶,共享经济将会在交通领域更加快速的发展。理论层面上,私家车在空闲的状态下,可以“自行”去外出拉客,避免了资源闲置浪费,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无人驾驶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无人驾驶的优点很多,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传统主机厂和互联网汽车厂对无人驾驶都有自己的优劣势。总体而言,前者“改造”成本相对可控,稳定性和实施程度都有保证,缺点是时间周期长,软件相对薄弱。而后者的特长是灵活快速,软件智能化程度更高,但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前,很难有稳定可靠的表现。
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大规模实施的关键难点,首当其中是安全问题。据资料显示,美国平均行驶100万公里会出1.2次事故,当然,这是由人驾驶出来的结果。如果无人驾驶汽车来解决交通出行的话,长远来看可以大幅减少事故率,但在初级起步阶段,多高的事故率才是人们心理接受的极限?
近年来,因为安全漏洞,接连有车辆受到黑客的远程攻击,从而导致失控发生意外。无人驾驶车辆自身的安全防护问题,也是未来研发的核心重点。
而与安全一并带来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如果无人驾驶车辆在不违反法规的情况下,损害了生命安全,那么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特别是对于类似我国这样交通路况复杂的国家,如果系统失误和错判,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后果将是严重的。所以无人驾驶的普及既要做好基础设施工作,也需要在法律法规方面尽快予以完善,解决安全与责任的核心问题。否则过早的实现无人驾驶,只会让人们快速失去信心。
此外,无人驾驶汽车还需不需要人工干预?如果需要,什么时候需要人工干预?人工干预与系统的优先级如何判断?如何判断事故过错是人为过失还是系统失误?这些人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是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无人驾驶路在何方?
《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进入了征求公众意见、公众研讨会等讨论阶段,美国政府现在更愿意设定“条条框框”来约束车企,力求稳定,而并非一味的快速发展。
而就国内形势来看,今年6月,国内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启动,目前可为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和V2X网联汽车提供近30种场景的测试验证。此举意味着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从国家战略高度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工信部解读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对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提到了两个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要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
政策的支持,催生出国内不少车企和互联网公司,都陆续加入无人驾驶的行列,从测试路段及相对封闭的公路实施效果来看,目前技术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客观的说,无人驾驶技术还没有真正进入严酷的挑战,未来还有待观察。
小结:
自动驾驶功能还处在公共测试阶段,要想进入快车道,即需要政策的规范,也需要实际参与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安全无小事,无人驾驶技术必须打好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稳步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