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中国制造如何落实工业4.0

中国制造如何落实工业4.0

2016-10-19

  未来的工业体系业中,将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网络协同模式开展工业生产,以开发能够完全适应生产的产品,这种适应性将使企业面对客户的需求变化时,能迅速、轻松地做出响应,并保证其生产具有竞争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不再从事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也不再从事单独的营销与服务环节了。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如何落地?

  与之对应的是,制造企业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订单、寻求生产合作、采购原材料、共同进行产品设计、制订生产计划以及付诸生产,整个环节都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沟通,而信息会沿着原材料传递,指示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这种生产制造的灵活程度无疑代表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也预示全球制造行业将迎来技术升级的激烈竞争,也将给制造业带来新的挑战。而我国当前工业是一个并行阶段,工业2.0补课、3.0普及、4.0示范。其中,工业2.0补课主要是指补上工业基础能力、质量品牌、标准化等。工业3.0普及,主要是指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普及自动化。工业4.0示范则是通过智能制造试点、智能制造工程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AK06(ZIG)JCE)UCB2F3CXYC.png

  一年前,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开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中国制造2025》实施一周年初见成效,但建设制造业强国任务艰巨繁重。

  根据梳理发现,一年以来,已经有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甘肃、安徽、北京等25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地方版中国制造2025实施战略和行动计划。此外,大连、哈尔滨、南京、苏州、东莞等30多个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各自的中国制造2025实施措施。从内容来看,各地普遍形成了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整体上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但是也依据自身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尤其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东部制造业发达地区除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发展领域之外,还提出重点发展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产业,以及“互联网”相关产业。例如,江苏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确立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15个产业,并提出力争经过10年努力,让江苏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中走在前列,若干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浙江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提出,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积极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专用和特种制造装备、智能成套装备电子、智能可穿戴设备。

  8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在工信部新闻发布厅召开“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宣布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所以选择宁波作为首个示范试点城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宁波拥有地缘优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长三角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能够在区域内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宁波也同样具备扎实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尤其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2015年宁波工业总产值达13756.6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前列,位于全省第一位;而且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清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名企培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16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无疑将使宁波得到更大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中国工程院也将为试点示范城市提供针对性的研究咨询和智力支持。宁波在浙江、全国率先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也会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和带动的样本。随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工作的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多个城市(群)都将陆续展开,工信部相关政策、专项资金、工业强基等五大工程的实施资源将会优先支持试点示范城市。

  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也将有效带动供给侧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指供给侧,也就是工厂生产制造角度的改革,主要是提升质量品牌、解决产能过剩。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动控制系统开始用于生产制造之中,拉开了大规模生产的序幕。虽然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产能过剩”问题。因为,大规模生产时代的管理理念以产品为中心,以低成本去竞争市场,根据市场预测安排生产,是一种推动式的生产方式,某些时候,难免造成盲目生产,以至于产能过剩。

  “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是在“工业3.0”时代的自动化技术和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从集中式中央控制向分散式增强控制的生产模式的转变,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让生产设备互联,从而形成一个可以柔性生产的、满足定制化需求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也就是说,“工业4.0”时代的多个种类产品的大规模定制,既要满足定制化需要,又要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那么,定制化,根据客户订单,定点安排生产,肯定就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了。

  再有,就是质量品牌问题。我国制造的主要劣势之一是“产品附加值低”,虽然规模大,但是大多是贴牌生产,获得的利润很少。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品牌。2009年数据显示,我国90%左右的出口商品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产品增加值只相当于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2011年底,美国学者发布了一份名为《捕捉Apple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其中针对iPhone手机利润分配的研究显示,2010年Apple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除去主要原料供应地占的利润分成,其利润分配依次是:未归类项目占去4.4%,非中国劳工占去3.5%,Apple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内地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正因为在价值链中没有技术含量可言,尽管付出强劳动力,其背后获得的却是最底层的、少之又少的微薄利润。所以,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一定要重视质量品牌工作。如果没有质量和品牌,不要说中国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不能实现,就连制造大国的地位,由于一些国家的追赶,都可能会动摇。我国许多行业在产品设计、制造方面,存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想要改变这种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状况,必须从质量入手。提质、增效、转型是中国制造业追求的目标,而高度重视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则是支撑我国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是《中国制造2025》的九大任务之一,“质量为先”是《中国制造2025》五项方针之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转型,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开始重点转向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总体思路。因此,“中国智造”的“魂”应该是打造区域品牌,各地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之中,也一定要建立品牌文化,培育品牌消费理念,推进品牌国际化进程。

  “中国智造”的内涵应该是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增强企业质量品牌意识,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同时,扎实做好构建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开展品牌价值评价,使质量品牌工作更扎实、更到位。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