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未来15年医械发展方向 重推国产化
2016-10-27
《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等战略目标。
《规划纲要》还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深化药械流通体制改革、强化药械监管、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加强医药科技创新、以及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指导。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于今年8月26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可以说是医药卫生健康领域最顶层的设计。
《规划纲要》的获得通过和公开印发,也意味着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将会随之陆续出台。
而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消费及服务业拉动的新阶段,《规划纲要》的推行将带动医疗器械、制药、医疗保险、养老等大健康产业集群的新一轮增长。目前,建设“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机构预计,“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健康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量级。
对于医疗器械产业,《规划纲要》也作出了诸多明确指示。主要包括:
深化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
《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鼓励联合采购。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标准大提升
《规划纲要》提出,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新药(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加强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
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包括:
1、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治疗重大疾病的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
2、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
3、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实施绿色和智能改造升级,到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
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率大幅提高
《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医药制造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尤其是,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和诊疗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
以及,推进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国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重点部署医疗器械国产化
《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医学科技进步”。包括:
1、启动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保障等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科技计划。
2、发展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3、力争到2030年,科技论文影响力和三方专利总量进入国际前列,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医药工业增长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
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引导发展“四大中心”
《规划纲要》提出,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来,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和质量升级、技术创新,以及医用耗材的采购,将在未来长时间内,成为国家政策的关注重点。对业内人士来说,也只是把握好了政策趋势,才能为自己谋得更好发展。
此外,对于医药行业目前最为关注的医保改个等,《规划纲要》也作出了明确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