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进程慢 业界对行业发展担忧
2016-11-11
据了解,目前国内充电桩生产企业已超过300家。充分的市场竞争本是好事,但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却难以把控,因此引发了业界对行业发展的担忧。
由新能源汽车而衍生的充电桩行业,在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建设已达8.18万个(其中直流桩有1.35万个,交直流一体桩有1.65万个,交流桩有5.18万个),较2015年年底增长了65%。私人充电桩达5.54万个,较2015年年底增长约12%。
按照2020年500万辆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测算,充电网络利润空间为558亿元,其中增值利润空间可达233亿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充电桩的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充电业务上,还包含以充电桩为入口的广告、保险、金融、售车、4S增值服务及汽车工业大数据等。
事实上,自国家鼓励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发布后,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充电桩,充电桩业务企业也纷纷宣布将在北上广布局数万充电桩。但现实情况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商业模式不清晰、车桩标准不统一、兼容性差、充电桩质量参差不齐等;充电桩在支付渠道、信息收集方面都是孤岛运营,无法互联互通。同时,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公共充电站建设进度慢、建设成本较高、私人充电桩小安装难度大,这使得目前的充电桩市场依旧处于无序状态。具体表现为:
闲置资源多,利用率低下。市场研究表明,目前充电桩的有效利用率仅为5%,空闲率高达70%。究其原因,个人车主大都选择在家充电,因为更经济;人流密度小的非商业区和郊区对充电桩的需求更少。而据市场研究发现,出租车、公交车的专用充电桩利用率普遍较高。
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进程慢。不过《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系列标准的发布有望终结混乱,构建统一标准体系。
个人申请建桩难度大。个人建桩,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流程,支付较高的安装费和施工费用。另外,小区物业增容改造难、配套政策不完善也是难倒部分电动车主的原因。
成本高,回本周期长等。据冯辉分析,目前一座快充桩的建设成本大概在10-15万元,而硬件成本占比高达75%。“从长远来看,硬件成本逐年降低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补贴难领、充电桩城市规划不均匀、商业模式不清晰和报修维护难题也是困扰充电设施市场发展的原因。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充电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会透支消费者的期望。基于此,很有必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找准电动车与充电桩的总体供需比例及区域需求量,避免为追求数量而遍地开花,又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心城区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当摒弃大包大揽,通过在建设用地、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让投资者有较好的收益预期,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总体而言,充电桩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未来虽美好,现实还需时间的整合与完善。因此,充电桩运营商应在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调整充电设施的布局、提高技术水平、解决盈利难题;在国家层面,应加紧完善相关行业标准、防止补贴政策漏洞。总而言之,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行业上下游的共同促进,一起探索更有效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