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人工智能AI 国内投资增速放缓

人工智能AI 国内投资增速放缓

2016-11-14

  “人工智能”一词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只不过在过去的60年里,AI技术并没有成为焦点。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数据不断膨胀,技术的不断升级也让AI在众多行业中“崭露头角”。

  目前,AI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物流、娱乐、传媒等行业都在进行智能化布局。

  IDC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470亿美元,其中对话机器人、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医疗会成为人工智能中的“宠儿”。

  AI的膨胀式发展

  AI作为一项“热”起来的技术,可是有着60年的历史,老技术正在经历着新的膨胀式发展。

  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AI企业的数量除在2015年出现小幅度回落,一直不断增长。就算是在2015年AI公司的数量有所下滑,但还是达到了806家,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AI企业诞生。快餐行业巨头肯德基在球的开店速度是8小时/家,可见AI企业的成长速度“非同一般”。

  在国内,AI从2011进入爆发期,一系列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和投融资机构进入大众视野。其中2014年增幅最大,达57.3%。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座城市成为我国AI企业的集中发展地。

  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内AI企业数量与产业发展程度,与世界工业大国美国相比,还是略逊一筹,以硅谷为核心的美国人工智能创投企业,就像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竞选一样,挑动着全球的味蕾。

  目前,全球AI企业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少数国家地区,基本形成美、中、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硅谷的AI企业数量占全球的16.9%,纽约占4.8%,中国北京占4.0%,这三个城市在企业数量上位列全球前三名。

  与AI企业数量一同增长的还有AI技术分布的领域:金融、电商、医疗、安防、教育、个人助理、自动驾驶等,很多互联网产品或多或少都带有AI的成分。小到游戏里的场景、翻译系统、搜索引擎、语音识别,大到自动交易系统、工业机器人、无人驾驶领域,AI已经是“遍地开花”。

  在进行的双十一中,AI在电商零售领域也愈发重要。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的管理仓储与物流、导购等方面,用以节省仓储物流成本、提高购物效率、简化购物程序。集中应用在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和客服等场景中。像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梅西百货等已经将AI的因素加入到公司整体运营的环境。

  AI在个人助理领域的应用更为贴近生活: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理、语音输入、家和陪护机器等。目前,微软小娜和小冰、苹果Siri、百度度秘、讯飞输入法、扫地机器人、软银Pepper机器人等,都是AI与生活最为贴近的选择。

  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在数量与内容上的持续性几何级数增长与应用,让AI不断“深度学习和演化,基于大数据的算法,AI建立着人与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AI的迅猛势头,让人们开始恐慌其带来的隐私、伦理、安全、事业等问题。在AI可以充分应用的时候,机器便可以复制甚至超越人类的学习能力,当然这也给人类带来了恐慌。

  目前,Alphabet、亚马逊、Facebook、IBM和微软都在率先尝试制定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道德标准,并规划成立人工智能行业组织。虽然尚不清楚这一行业组织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但其基本的出发点很明确:确保人工智能的研究专注于造福人类。

  国内AI投资增速放缓

  AI已经成为2016年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在国内也不除外。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就曾表示:“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技术创新中重要的平台型方向。”

  这几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几家大的公司都在做AI,这也带动了投资。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会愿意投入这项看起来有回报的技术。对于创业者来讲,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领域。

  国际AI企业数量在2011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而相应的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资本形成总额在此期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2015年以后投资机构对于AI领域的投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虽然AI新增企业数量和投资金额依然保持着高水平。

  最近两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但平均每次交易额没有明显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AI的风口会在我国消失。有媒体报道,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大陆在AI领域的共涉及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202次的投资,规模很大。

  但是,AI行业投资增速在全国范围内也在放缓。有评论称:AI是一个正在消失的投资领域,未来的AI投资将会分散到各个应用领域中,资本对AI表现的十分慷慨,也在加速这项科技的落地实现。

  开发AI已经是全球性的竞争,这样的竞赛机制也带来资本的风险。盲目和过多的资本投入会造成非良性的投入。因此,科技公司、政府、整个行业都需要更为清晰的发展框架,将AI的发展放到合理的目标、价值观、道德规范中。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