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助推“智慧校园”建设
2016-11-15
在农林小学创客坊,20余名小学生正在上科技课,大家围坐在圆形台前,面对电脑分工合作,尝试进行3D打印。其中一台电脑前,六(2)班的黄俊鹏正在设计3D打印模型,在他熟练的操作下,一个类似象棋的橡皮模型很快成型。“可以发挥想象,设计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黄俊鹏说。
除设立创客坊,今年6月,农林小学还投入10多万元,配置了6套机器人、兼容积木搭建包、电子模块等软硬件,打造了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实验室,让创新创意从虚拟世界步入现实世界。
前不久,该校该六年级学生陈铭沁写了一篇日记,名字叫《不一样的课堂》。他在日记里说:“我们上了一节‘三维创意体验课’,亲自体验3D打印技术……我喜欢这堂课,喜欢这不一样的课堂,更喜欢科学的魅力。”
如今,随着教育装备的更新和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教育”迅速融入,这种“不一样的课堂”在江门不少学校落地、发芽、生根……
50所学校试点“智慧校园”
自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在众多商业及公共服务领域落地开花,不少学校也开始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
其实,江门很早就进行了“智慧校园”探索。“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了‘智慧校园’建设,安装了教学自动化平台、电子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等多项网络服务,还开发了家校互动、作业监控、电子阅卷、课堂评价、资源共享和远程支教等应用模型。”景贤学校校长戴旌说。
近年来,景贤学校致力建设“智慧校园”,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本土化数字校园”的新路子。作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也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在全省、全国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数说
近年来,江门加大投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8个100%”:100%学校光纤宽带接入互联网;100%学校建成校园网;100%学校建有校本教育资源库;100%学校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校务;100%建有计算机教学室;100%多媒体教学设备进班级;100%专任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100%实现学生用计算机单人单机。
2015年,江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三期上线投入使用。目前江门校校通已完成100%,班班通完成100%,人人通完成96%,全市已有42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2010年,江门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2016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代先进市”。
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成绩以及目标的前瞻性,2012年该校被定为“全国首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3年开始,该校更是启动了拥有校园一卡通和表决器等14种功能的“智能校证”项目,树立了“互联网+教育”的典范,并因此获得了国家专利。
如今,在该校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智能校证”现场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老师及时在智能白板上导出学生答题信息,并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课后还可通过班级圈布置和提交作业。
为加快推进信息化教育进程,去年10月,市教育局印发了“智慧校园”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市选取50所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项目包括畅言教学通、智学网等。其中教学通以统一用户与服务云平台为核心、一云多屏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覆盖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堂延伸等多种教学场景。目前江门正以点带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互联网+教育”成效初显
如何跟上“互联网+”的步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学校、师生提供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加大对学校教育装备和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如今,在不少学校都会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和便利,“互联网+教育”成效初显。
在紫茶小学,各个楼层都设有科技体验角,将蕴含风力发电、尖端放电、电影原理等科技知识的设备放在室外,供学生体验。“我们比较注重教育装备的真实运用,在教学楼二、三楼的开放空间里,都摆了教育装备。在科技、数学以及计算机课程上,也都尝试运用教育装备。”紫茶小学科技组组长万川说,学生用了教育装备后,相当开心,学习更主动了,“好点子”也更多了。
据悉,目前紫茶小学建有5个科技实验室、1个创客实验室、1个3D打印室、1个科技展览室、2个科技园、8条科普长廊。
在怡福中学,通过远程录播厅,可以实现与杜阮楼山中学、北京望京中学之间的教学联动。“通过远程教学视频,我们可以共享资源,不但可以听课,还可以直接提问,老师也可以实现同步‘教研’。”怡福中学校长李雅萍说。据悉,目前景贤学校、紫茶小学、培英小学等不少中小学都实现了远程录播及教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