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日臻成熟 无线充电爆发可期
2017-01-14
近日网上热传,苹果下一代iPhone设备将支持无线充电技术,据称,利用该无线充电技术,可让远在4.57米开外的新iPhone获得电量。不过,去年二月也曾有消息称iPhone 7将配备无线充电,但实际上iPhone 7并无此功能,况且,苹果始终没有正面承认自己的无线充电项目。但让手机摆脱充电线的束缚,同时也让使用者的生活中少一些线材,多一些轻便和环保,却是符合消费者的期待与需求的,且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无线充电已成为一个全新的机会领域。
作为未来重要的消费电子潮流,无线充电近几年将呈现技术成果加快转换、产品规模化量产稳步推出的趋势。据IHS预测,2017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将达73亿美元,2019年将突破100亿美元,而2015年还不足20亿美元,4年复合增速超过50%。预计随着技术提升及商用突破,无线充电将呈现广阔市场空间。
实现远距离充电可期
事实上,早在19世纪90年代,号称爱迪生一辈子的对手尼古拉·特斯拉就发明了“特斯拉线圈”,这项发明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电力,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特斯拉的无线输电设计并没有投入到商业应用,但是也正是特斯拉开启了无线式电力传播的时代。
直到近年,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智能设备与终端的全球普及,这项有着早远积累的技术在商用才逐渐兴起。不过,目前所用的“无线充电”技术,指的是可以将手机放在充电板上来充电,不需要充电线。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真正的“无线充电”,因为这种无线充电技术并不能像WiFi信号一样,通过“空气”媒介来充电。
但是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进步,远距离充电己成为现实。业内人士介绍,基于磁共振实现无线充电便是解决方案,即通过传输设备和接收器之间磁场共振来传输能量,使用这一技术进行无线充电设备充电时,只要二者线圈磁场共振频率一致,距充体有一定距离也仍能保持充电。
产品日臻成熟 突破瓶颈
其实早在09年的Palm Pre,12 年的Lumia 920 均已推出过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但市场反应平平,主要由于当时无线充电速度较慢,同时智能手机性能较低对电力消耗有限,电池和充电还尚未成为消费者痛点。但近年来,随着手机性能提升导致的内置元件增多,屏幕趋于大尺寸,语音视频影音等造成使用时间剧增,而电池空间由于技术掣肘增长有限,电量不够已成为手机用户的最大心病。因此,可以认为目前无线充电的需求临界点已经来临。
同时供应端的无线充电产品已日臻成熟,制约瓶颈正在瓦解,目前:
充电标准走向兼容。目前无线充电主流的三种技术标准:Qi 标准、A4WP 标准、PMA 标准。后两者已在15 年合并成AirFuel Alliance,并宣布互相兼容对方的磁感应和磁振动标准,同时WPC 的Qi 1.2 最新标准在磁感应基础上也提出了磁共振的方案。至此,三种技术标准均实现了互相兼容,不同无线充电产品间的相互操作和便利性均大获提升。
充电效率提升。目前无线充电效率在75%-90%之间,高通等诸多厂商均实现90%以上效率,已经与有线充电93%效率相当,充电速度不再缓慢。
充电距离增加。Ossia 公司已经实现了10m 距离全方向的无线充电,同时苹果与Energous合作,拟实现约4.57 米距离的无线充电,未来房间内各个角落均可充电。
成本下降。以最成熟的手机Qi 5W无线充电模块为例,接收与发射端的成本分别约为2.2 美元、15 美元,百元人民币的成本已在消费者承受范围之内。
无线充电产业链
无线充电产业链分为方案设计、原材料、器件制造、模组封装几个部分,其中:方案设计需要较强研发能力,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高,利润占比最大。原材料及器件制造环节考验厂商技术加工水平,技术壁垒较高。模组封装难度较低,国内厂商能够迅速布局切入。
无线充电产业链环节
潜在市场巨大
无线充电的成本和充电效率正逐步向有线充电趋近,无线充电的限制因素正逐渐破除。相较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具有充电设备可做到隐形、设备磨损率低、应用范围广、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无线充电推广可期。并且,消费电子、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头也开始纷纷布局无线充电业务,势必会带动本领域内其他厂商的涉入,将大大提高无线充电技术的渗透率。
以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是最重要的无线充电应用产品。2015年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市场1.44亿台,同比增长超过160%。预计2020年的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0亿台,2025年将达到20亿台。电动车无线充电也有百亿市场空间。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假设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按1:2的比例来建设,而无线充电技术渗透率为50%。预计至2020年,我国无线充电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规模。
此外,无线充电在家具、家电、动车组、空间站、卫星、军舰和航母等领域应用,足以可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