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要自研松果处理
2017-02-17
智能手机趋近饱和的今天,手机厂商越来越不愿意受限于上游供应链的技术垄断。
近段时间,传闻不断的小米5C格外引人关注。原因不在于它的配置多强,而是因为它可能是小米首款搭载自家松果处理器的产品。
有消息称,松果处理器一共包括两个版本。其中低配版可能命名为V670,采用28nm工艺制程、八核心A53架构,配合Mali-T860 MP4图形芯片,最高主频2.2GHz。整体性能跑分接近于骁龙625的水准。按照计划,小米未来还有可能推出性能更强的八核A73架构的松果处理器V970,升级为10nm工艺制程,配备Mali-G71 MP12图形芯片。
紧接着关于这款手机的核心配置相继被扒光,5.5英寸屏幕、3GB内存+64GB存储、800W像素前置+1300W像素主镜头,甚至连1299元的价格都曝出来了。
本月初,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注册了官微。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的质权人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这似乎暗示着小米自研处理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据悉,2014年11月,大唐电信将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的LC1860平台以1.03亿元的价格授权给了小米和联芯共同成立的松果电子公司,自此宣告小米自研处理器之路正式开启。
小米为何坚持自研处理器?
其实在小米之前,已经有不少手机厂商尝试自主做芯片了。国际厂商包括苹果、三星、LG,国内老对手华为则在几年前就推出自主的海思麒麟芯片,中兴也宣称花重金研发SoC,而国内类似的ARM阵营IC设计公司也不在少数。
小米想做处理器这件事其实也是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初,当时的小米已经成为了国内手机销量的领头者。然而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小米却遭遇到了来自华为的冲击,销量不断走低,以至于2015年全年没能完成预期的8000万出货量目标,这一趋势在2016年更加明显。
销量持续下滑是为什么小米自主芯片发展进度缓慢的原因之一。本身研发需要的费用就很高,如果产能和销量跟上,势必可以分摊一部分研发成本。反之自主芯片的价格就会更高,一旦超过了采购第三方SoC的价格,那坚持使用松果处理器的意义也就大大降低。就这样在不断徘徊中度过了2年的时间,小米最终还是毅然决定迈出这一步。
坚持自主研发的原因体现在五个方面:避免产能受限供应链厂商、解决元器件外采成本高的问题、海外市场寻求专利保护以及布局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同时对于提升品牌形象也有帮助。
我们知道,每台手机的组成都是由成千上万个元器件组装而来,处理器芯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派上游供应链手中,因此手机厂商的实际出货量就会因此受到制约。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2015年骁龙810芯片从生产阶段就传出了发热量大的缺陷。骁龙810在达到一定的高电压之后就会自动开始发热,之后直接导致性能无法达到预期。事件出现之后,这直接影响到了众多手机厂商发布旗舰新品的上市计划,其中就包括小米。
之前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一直都使用高通处理器,按照原计划小米Note顶配版要在2015年3月底上市,它将成为国内首款使用骁龙810处理器的手机。然而由于要解决发热问题,小米Note顶配版一直被拖到了同年五月份才发布,导致小米先发优势丧失。延期发布之后,也由于发热严重受到牵连。
像华为、小米这种出货量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厂商,如果使用其他家的处理器,采购成本非常之大。倘若自主研发处理器达到足够多的产能,那么这部分成本会有所降低。有了足够多的技术积累,在和高通和联发科谈判时也会具备更高的话语权。
此外,国内市场的饱和开始让手机厂商尝试走到海外,但转战海外最大的问题也是在于专利积累不够,尤其是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是最大的障碍之一。小米选择自研处理器之路,也是为了构建自家的专利墙寻求保护伞。
而纵观小米整个生态系统,智能手机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小米家族产品涉及面很广,想要实现智能化肯定都需要搭载芯片,如果使用自主芯片,那么这部分的主动权也就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了。或许短期内小米的芯片在性能、稳定性上无法得到保证,但长远利益来看,自主研发芯片会成为生态布局很重要的一环。
自研处理器背后面临的难题
要说小米自研处理器的目标,那肯定是用更短的时间成为国内第二个海思。
2015年就传闻四起的小米自主芯片一直到今天,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力期。整整两年的时间,竞争对手华为海思已经从麒麟920升级到了最新的麒麟960了,架构也用上了主流的A73。曝光的松果处理器仍然徘徊于低频A53架构,对于不服跑个分的小米来说,曾经的发烧手机,如今难以延续。这难免会让很大一部分性能至上的米粉感到失望。
基带技术上,目前联芯并没有拿到CDMA相关的专利授权,由此分析低配版的松果处理器可能并不支持全网通,仅支持移动联通双4G网络。相比目前竞品芯片普遍支持全网通,这也是松果处理器基带设计上的短板和悬念所在。
从小米5C来分析小米自主芯片的使用策略,不难看出小米和松果目前只是希望将松果处理器应用在中低端的产品线上,比如出货量庞大的红米家族,高端产品线依旧是留给骁龙835。然而2017年整体的大环境是手机都在涨价,一方面是汇率波动,另一方面是上游元器件成本上涨。本身就薄利多销的小米,花费了大量研发费用在自主芯片身上,却没办法保证更高的性价比与利润。
自主研发SoC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松果处理器能达到一个平稳输出的出货量级才有可能比直接购买高通或联发科芯片更划算。但如今小米的销量持续被华为、OV军团挤压。这种销量上的下滑对小米来说更加危急。想当年对手海思芯片曾经历了漫漫的10年时间才拨云见日,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小米必须要接受自己在做亏本的买卖。
风险把控方面,一旦松果处理器因为设计缺陷而出现发热严重等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小米建设许久的品牌形象。为了求稳,小米当然会更加小心翼翼控制SoC产能,但如何短期内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摆在小米眼前最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