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FinFET之父胡正明谈人才培育

FinFET之父胡正明谈人才培育

2017-02-23

潘文渊文教基金会日前举行“潘文渊奖”颁奖典礼,2016年的得奖人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讲座教授胡正明,他曾回台担任台积电首任技术长,也是工研院院士,他所研发的3D鳍式晶体管(FinFET)突破物理极限,堪称半导体工业40多年来的最大变革。

胡正明目前仍深耕学术教育,为产学研界培育众多优秀人才。 在颁奖典礼中,胡正明与清华大学前校长刘炯朗以“创新人才培育─迈向科技新世代”为题进行高峰论坛,两人提出许多深具启发性的见解。

肯定自己 解决问题就是创新

胡正明开宗明义指出,其实他并不是很喜欢使用“创新”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被滥用了,一般总认为要采用前所未有的技术及方法,才称得上是创新,“但其实只要能解决困难的问题,就是创新”。

创新人才的培育,更精确地说,应该是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胡正明认为要成为“解决问题者”所需具备的特质包括:喜欢解决问题、愿意学取新知、愿意努力工作,以及对自己有信心等,这些都是让自己成为“解决问题者”的关键因素。 如此才能成就一项项的创新,无论是发明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是解决一件过去难以突破的难题。

胡正明强调,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别人真心称赞你时,你要欣然接受;别人的赞美似乎不太诚恳时,你也要强迫自己相信,总而言之,你要利用每一次的机会增强自信,甚至,当没有别人赞赏你时,你也要肯定自己。 ”事实上,在不同场合中,胡正明皆多次提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此才有能量一步一步解决更困难的问题。 ”

1487745657172043536.jpg


潘文渊文教基金会邀请对产业有卓越贡献的学者,针对创新人才的培育进行精彩对谈,期望能透过学校扎根培养优秀人才,让台湾在全球激烈竞 争下立足。

鼓起勇气 投入跨领域学习

胡正明特别提到创新大多来自跨领域知识的学习,“要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大问题,必须拥有专业知识,这是要下功夫的,同时也要学习专业的周边知识,愈广愈好,因为你会从中得到启发。 ”

2004年,胡正明在担任台积电技术长三年后,离开台积电,回到美国柏克莱加大任职。 放眼全球半导体业界,能够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缴出亮眼成绩的人物可说是凤毛麟角,胡正明就是其中一位。 刘炯朗指出,胡正明因为勇于探索未知,让他能够跨越学术、产业间的藩篱,优游在这两个领域之中;并常保好奇之心,所以从未停止学习,更难得的是胡正明始终保有谦和的初心,这使他能广为接纳新知识、新技术。

刘炯朗提到:“要成为创新者或是解决问题的人,首先就是必须要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习惯。 而在学习的历程中,年轻人必需找到一个典范,让自己兴起‘有为者亦若是’的动机,胡正明教授就是值得效法的标竿。 ”

刘炯朗认为,要跨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只要鼓起勇气跨越第一步之后,接下来就会比想象得容易,他鼓励年轻人能勇敢冒险。

跳脱既有思维 培育人才不能等

面对当前产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胡正明呼吁政府应运用教育资源,提供符合产业现况需求的人力资源。 他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指出,在台湾已经建立具规模与国际竞争经验的私人企业之后,面对趋于白热化的全球竞争,台湾政府的产业政策思维,应跳脱当年扶植新产业的思维,要用教育提供符合产业现况需求的人力资源,从学校扎根培养专业,到企业解决困难的问题,让产业有合用人力继续成长。

他也呼吁学校未必要等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才开始行动,“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困难,能做的事要尽快进行。 ”例如,程序设计能力已被视为未来人才的必备条件,不论是信息电子、先进科技或是音乐、设计、时尚等等领域,信息素养已被认为如同阅读能力一般,是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有鉴于此,胡正明任教的柏克莱大学电机与计算器系积极开设信息课程,在短短几年间,修课的学生从每学期3,000人增加至一万人,学生来自各种背景,不限理工科系学生。 胡正明强调,这样的成果不是来自政府政策或政府经费的挹注,而是系上老师知道学生的需求,于是想办法增加上课人数,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原本只能容纳数十人的教室,移到可容下数百人的大礼堂上课即可,不需增加大笔经费,也不需要增加师资,这些事不需要政府推动。 ”

胡正明在谈及国家产业发展时,字字句句无不殷切期许台湾各界能加快脚步做出改变,让产业可以加速向前迈进。 他具体建议政府需盘点台湾产业的人力供需缺口,藉此做为大专院校开设科系、决定招生名额以及课程规划的依据,如此一来,才能透过教育体系培养出真正符合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 刘炯朗则表示,大学应积极培育产业界所需的创新人才,深化产学合作,将研究成果实际商用化。

透过产业及教育政策 再创台湾辉煌

就整体产业来看,胡正明建请政府善用政策,他并直言政府应重视台湾的优势产业,不要过度地把宝贵资源放在热门新产业。 要用教育部与科技部的资源,为优势产业提供所需的人力。 要与经营市场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在合理时间里大量创造就业与经济效益,对国家经济提供有意义的改进。

政府若决定要创造新产业,可以用土地减税、贷款,但是不可将教育部与科技部资源分配偏重于新产业,如此会影响人才专长分配,而新产业发展有限,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市场,就会产生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因此他强烈建议政府应该针对产业需求人才进行调查,要让优势产业有足够人才继续成长,也要让年轻人学有所用,而不是沮丧失望。

他指出,不应该由政府决定要创造什么新产业,因为只要能创造附加价值与大量提供高薪工作机会的产业,就是好产业。 例如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的台湾半导体及资通讯科技产业,就值得政府持续挹注政策资源,以强化在全球舞台上的领先地位,否则很有可能发生新产业不成气候,既有优势产业竞争力流失的双输窘境。

胡正明及刘炯朗寄望透过正确的产业及教育政策,台湾能持续培育出更多科技业杰出人才,一如历届“潘文渊奖”得主一般,能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做出卓越杰出贡献。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