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澎湃S1发布后 雷军的采访发言透露惊人信息

澎湃S1发布后 雷军的采访发言透露惊人信息

2017-03-03
关键词: 小米 芯片 澎湃S1 八核

2月的最后一天,小米公司发布了定位中高端的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这意味着,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的又一家具备生产芯片的手机厂商。首批“澎湃S1”芯片采用八核架构,已经顺利量产并搭载于同步发布的小米新款旗舰拍照手机小米5c。

澎湃S1的发布,引来众多议论,既有看好,也有看衰。但不管业内人士以及网友们如何吐槽,这至少是一颗国产芯片。对于90%的芯片依赖进口的中国来说,这款芯片的发布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小米的成功应该会激励很多厂商走上芯片研发的道路。这颗芯片,算是让雷军过足了“核心技术自主权”的瘾,相信对于其以后做出“更有特色”的产品很有帮助。

但是,小米做芯片的想法,真如雷军在报道中所说的那样吗?其实,雷军在采访时的回答,还透露了更多大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

做有特色的产品,就是要区别于其他企业

“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还是要在核心技术上有自主权,公司才能走得远。”在采访中,雷军这样说。显然,对现在的小米而言,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雷军也认为,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把手机做的更有特色。在雷军的逻辑中,手机厂商也可以选择不做芯片,但是想把产品做出特色不容易。

这里所指的特色,是自行设计研发的芯片能够跟手机有更好的契合度,可以做出更个性化更具特色的产品。另一层意义在于,特色实际上就是与其他手机的差别,有了芯片研发实力的手机厂商,自然能在一众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华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但是,国产手机一直有“硬件拼凑”的说法,甚至有媒体将国产手机厂商比作“拼装工厂”。小米要做有特色的产品,要做伟大的公司,就要与这些厂商有所区别,企业的科技含量也就是雷军所说的核心技术就成为重中之重。

纵观近几年中国的手机厂商及智能硬件厂商,产量与规模是做大了,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无差别系列。大家都在同类型的产品上争来争去,一味拼硬件,同质化极其严重,在深陷价格战的同时也拉低了厂商的品牌形象。

要想走出这个死胡同,创新是重点。硬件创新不太可能,软件创新又很难搏出位,因为软件能力以及创新中国科技公司最不缺的。所以,能独自生产长期依赖进口的芯片甚至是手机屏幕等配件,最能显现企业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力。

芯片,是小米估值再创新高的最好故事

从公司发展角度来看,小米目前的盘子够大,但是缺乏最基本的核心竞争力。要想进一步将盘子做稳,让公司估值重回新高,就要做到与其他硬件公司有区别,要提高公司的科技含量,更需提高品牌形象。无疑,芯片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要想在屏幕以及摄像头等零部件的技术超过三星等厂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那些高端技术及专利都在某个或者某几个厂商手中。

但是在芯片这个产品上,小米没有费力气就与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技达成了合作,签署了《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以1.03亿元的价格得到了联芯科技开发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研发意味着高起点,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小米能够在2年多的时间里完成澎湃S1的研发及上市。

发布了澎湃S1,也就意味着小米成为了继高通、苹果、华为之后的全球第四家、中国第二家自主造芯的手机厂商。至于媒体所提到的市场是否看好小米第一代澎湃芯片,则大可不必担心。很大程度上,小米造“芯”就是做给市场看的,既是给用户市场的看的,也是给资本市场看的。

很明显,这是在告诉大家:

第一,小米具备了研发及生产芯片的实力,小米已是真正的科技型企业;

第二,小米连芯片都能生产,手机等产品能差到哪去?又有什么不能生产?

第三,资本市场还不快来投资,以后你们会错失一个千亿级别市值的公司。

明白了吗?这才是雷军说“比起出货量,我们更关心口碑和用户体验,出货量只是结果,而不是目标”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只有小米的估值上来了,才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小米才能进一步完善其战略布局,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小米的新国货,是要做真正的“全国产”

在采访中,雷军说过这样一句话:“这跟手机行业的下半场有关,进入淘汰赛阶段,都要关注核心科技,我们还会在手机屏幕、相机等技术上持续投入,芯片之外是小米整个手机一体化设计研发的雄心。”由此可见,小米的各种硬件技术研发,是在同步并行的。但这句话,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新国货。

从2014年开始,每逢发布生态链产品时,雷军都会提到新国货。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新国货?传统意义上的新国货,是在中国生产的给中国人用的产品。但是智能硬件产品跟食品、衣服等产品不一样,产业链涉及全球供应商。还有很多重要配件是中国厂商不能生产的,只能从国外进口。本质上,这种产品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国货。

现在来看,小米除了想给国人用上国产的智能产品之外,更想让国人用上全部配件都是国产的国货。所以,雷军眼中的新国货,应该是从技术到配件都是国产的,至少核心零部件应该是国产的。对小米而言,造芯片的意义远远大于芯片本身。这里简单提一点,待小米芯片产品成熟以后,芯片输出不是不可能,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这部分利润又会有多大?

而对于这款芯片在以后的发展及应用,大家不要只把眼光放在手机产品上。小米生态链目前有数十种产品,既然已经量产了澎湃S1,那么生产相应的智能家居产品芯片也就不成问题。一年少则几千万的手机出货量,再加上小米生态链IOT设备的出货量,足以降低澎湃S1的生产成本。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米货源稳定,也能降低小米产品的成本,更有利于小米手机与其自家智能家居产品系列构建智能家庭的解决方案。

背后,是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芯片产业

外界也有评论称,小米造芯有出于政府要求的原因。雷军辟谣:“不是政府的要求,但是决定做芯片之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得到了200万元的先导基金,虽然对造芯来讲钱不算多,但确实是送温暖。”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小米看到了中国正在爆发的芯片市场?

事实上,在政府相关的政策的推动以及中国手机、智能硬件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芯片市场从2014下半年就已经爆发。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每年消耗全球54%的芯片,已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但国产芯片市场份额不到10%,90%以上的芯片依赖进口,其中2016年前10个月进口芯片花费1.2万亿元人民币。

2015年,政府更是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伺候各种政策层出不穷,并都对芯片产业提出了目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不低于20%;《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的标杆。工信部的相关实施方案则更提出了新目标:10年内力争实现70%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2014年芯片产业爆发开始,政府就鼓励有能力的企业通过投资、并购、自主研发等各种途径进行芯片研发及生产,小米于2014年开始布局并研发芯片,难道只是一个巧合?瞅准时机做事,是中国企业的惯性。其中的重点在于,一但芯片研发成功,确实能够给小米带去不尽的好处,为何不去放手一搏?

而成功量产澎湃S1的小米,今后必定也会更受政府、资本以及产业的关注。或许,小米在这个春天迎来自己的春天,也未必不能。

且,拭目以待。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