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固态电池现状与未来商业前景

固态电池现状与未来商业前景

2017-03-08
关键词: 电池 固态 商业

现阶段,车企与电池的联姻越来越常见。几年前,我曾经说过:“造车的造不了电池,造电池的也造不了车。”现在,这个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宝马作为业内响当当的品牌,也发布了开发固态电池的消息。什么叫固态电池呢,顾名思义,就是内部电解质全是固态的,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电解液就不存在了。对于固态电池技术,网上有很多文章,我看了看,写的也挺全面的,对于技术的特点,我就不再罗嗦了。

这种技术的现状如何?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样去评价一个技术的现状?对于那些没有产业化或者产品化的技术,我们都可以一言说它还处在实验室阶段来概括,但是这种说法,有点太笼统了。就像一个在腹中的胎儿,1个月和9个月,都是胎儿,但是意义可是非常不同的。

所谓产品未动,专利先行,特斯拉和丰田公开专利给了我启发。在新技术破茧而出,高速发展的时候,为了保障企业的权利,总会在知识产权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同时,如果一个技术非常有希望成为主流技术的话,那么参与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似乎通过专利数来评价一个技术的现状,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171c0701c89428d9fe37fd1de34c7b85.jpg

锂电池无可厚非的是当下最时髦的电池技术,在消费级市场,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都被寄予着厚望。所以当我以锂离子或锂电池为检索关键词的时候,检索出的专利数量都在2万件以上。相应的,像燃料电池这样即将呼之欲出的技术,近十年的专利技术,也接近了2万件。而向铅酸电池、镍氢电池这样的成熟电池技术,专利数则在2千件左右。固态电池相关技术,专利数只有一两百件,说明这个技术普遍在行业内认知程度还不高。

根据上面的话题,我想引申一下:到底从技术上到产品的拐点在哪呢。我记得一次智电的庞总,问过我一句话:“你认不认为资本和投入可以加速技术。”我当时的回答是肯定的,当资源投入某一领域的时候,这个领域必然得到发展。但是,是不是资本、资金去哪,哪个技术就是即将实现产业化的技术了呢?我个人觉得不是,金融和资本,可以加速和催生某个技术的发展,但是发展永远逃脱不了这项技术本身的客观规律。过分的投入,可能会激起的是更多的泡沫。所以资本的方向,不一定代表技术的方向。

如果用专利数评价某家公司,可能不说明问题,但是如果要评价一个行业,可能还是比较客观的。当一个技术,被行业所认知的时候,专利数会迅速提升。当一个技术要真正投入市场的时候,由于研发行为转为了商业行为,专利数自然就会开始下滑。当你听说有人开始对于一些专利在法院告来告去的时候,说明技术已经产生商业价值了,这个技术基本上就成熟了。所以成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产品,专利数就要比发展中的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少得多。

1fe7dd17bad662adb69726d6ab80df3d.png

根据我上面的观点,大家可以看看上面这张图,同在发展中的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大家有什么体会?可以给我留言大家交流。

书接上文。看完了专利数量的分析,我的结论是固态电池技术,目前还处在一种初级的技术阶段,可以说是萌芽期的技术。那么到底谁在做这项技术呢?

9af51205c6c4386d85dfe4e958780bd6.png

统计完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字:丰田!

2013年的时候,丰田就有过对于固态电池的报道,我查了一下,当时的报道是丰田负责材料工程的高层铃木成贵表示,丰田将于2020年全面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并在未来几年内使用锂空气电池。

我个人认为:丰田这样的企业,并不依赖于电池去讲故事,所以我更加相信这样的企业行为更加务实和客观。

固态电池未来的商业前景

对于一项技术的商业前景怎么判断?我一不懂经济,二不懂金融,三不懂市场,大胆说说我的想法。

我们经常讲,对于电池的发展,无非是三个方向:一是性能,二是寿命,三是安全,是不是这三个方向都满足了,就可以被市场接受呢?我觉得不然,市场看的是两件事,一是需求,二是成本。另外还有可回收性,怕把话题带远了,先不讨论这点了。

丰田作为汽车行业的风向标,在业内的动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关于固态电池这类新电池技术的报道当中,多来自于想丰田、宝马、大众这样的一线车企。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些汽车界的业内老大对锂电池并不满意!也就是说锂电池目前甚至未来,无法完全满足汽车动力电池的需求。

0540830b71d75869d0fceef1c46ce434.png

未来替代锂电池的,是不是固态电池,是不是燃料电池。估计谁也没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用微信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开电动汽车也是只有五六年的时间,这五六年,变化实在太快了。只能设身处地的去想想,锂电池,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是不是我们需要的。

比如固态电池缺点,很多文章都提到什么界面问题,锂离子扩散问题,电导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  其实对于用户来看,就一个问题,表观内阻大。内阻大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人说不能快充,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是能量损失,内阻会消耗能量。也就是说,充进去1度电,放出0.8度电甚至更低,而且充电越快,损失的越多。市场能不能接受?就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里程需求一项而言,虽然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但是能量损失也比较大;虽然固态电池的体积更小,但是可能意味着要配更多的电池;这样一正一负的抵消之后,是不是能被市场接受呢?

有人说,技术会发展,固态电池电阻的问题会解决。我个人觉得,对于有些来自于基因里的问题,不是太容易。比如说燃料电池,十年前,必须依赖贵金属催化剂,双极板成本很高,水热管理很困难。而丰田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上市之后,依然看到了对贵金属的依赖,双极板依然占电堆成本的很大部分,水热管理的困难也依然在。我看过一个视频,一辆行驶中的Mirai边行驶,边排水。想想如果要是在我国大东北的冬天,这将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cda15c22db454fcb118fee42121751ee.jpg

说了需求,再说说成本。其实成本实在是没得说。因为是不是成本高了,就一定没有市场呢?我觉得不是,要看价格。价格是谁定的,市场定的。比如储能市场上的电池,我们要计算我们存储一度电需要多少钱。比如锂电池每度电的价格是3000元,能循环1万次(假设不衰减),那么他发一度电的成本简单计算就是0.3元,这样用户就会计算,我一度电花三毛钱是不是划算,在没有补贴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划算。而一块手机电池,我查了下,2000mAh的价格差不多70元,按照循环800次的寿命计算,那么我用一度电的价格差不多12.15元。但是有谁会这样计算呢?我们最多计算70块钱买块电池,用两年,划不划算而已。也就是说,真正的价格,是市场定的。所以储能市场,3毛钱用一度电会觉得贵,在消费市场,12块钱用一度电,也觉得可以接受,虽然使用成本相差了40倍。

对于成本,我们总希望越来越低。但是到底低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接受。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心里有个起码的标准,就是我行驶5万公里,总成本能和燃油车持平甚至更低,这个时候,我会考虑电动车。这个成本包括车价、使用维护维修成本以及车辆残值。我不知道2020年使用燃油车的成本是多少,所以现在讨论成本实在没啥意义。

最后

我相信固态电池技术属于未来技术,我相信只要找到适合他的领域,自然会成为明日之星。锂电池永远解决不了锂电池的问题,要突出重围,实在需要破坏性的创新。谈商业前景或是技术前景,可能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甚至猜想做出判断。如果是一年内的计划或者三年内的规划,可能可以凭借经验去判断,如果把周期放到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多半只是猜想和希望了。

而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提出新技术的不是电池企业而是车企?为什么提出新技术的不是每天喊着创新的国内新兴车企?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