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补芯”难在哪里
2017-03-27
前段时间,小米公司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澎湃S1”,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处理器的手机厂商。我国的芯片产业正在逐步崛起。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会问:我们连飞机高铁都能造,手机芯片算啥?小编这就给大家补补课。
手机芯片是什么?
芯片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更被誉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手机芯片,几乎是这个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指甲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10亿个晶体管。
一个国家制造芯片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
中国是手机大国,但手机芯片却长期需要进口。有人统计,全球近七成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只有不到5%的有“中国芯”。中国芯片进口金额甚至超过了进口原油的费用,成为我们久挥不去的“芯痛”。
制造手机芯片难在哪儿?
首先,我国的起步晚。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AMD成立于1969年,都有多年的产品研发历史。手机芯片最大生产商高通成立于1985年,为无线通讯业设定了诸多的行业通信标准。经过多年发展,他们的产品早已在市场上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后来者要进入就变得异常艰难。
投资困难也是阻碍我国新派研发的原因之一。芯片生产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回本见效慢,不如短平快的行业更受市场青睐。基础不好、没有技术优势、研发周期太长的芯片并非投资者的首选。
我国缺乏核心技术。美国是芯片、半导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英特尔、AMD、高通都起源于美国。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在芯片行业实现快速突破,最好的方法是引进现有成熟技术,但并非每个国家都能够得到这种技术。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虽然作为手机生产大国,但是核心技术一直受制于人。好在国家和国内很多企业都深刻的认识到缺“芯”问题的严重性。补“芯”,也就成了很多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走好自主创新之路的关键。
国产芯片路在何方?
近年来我们在芯片自主研发制造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华为研发的“麒麟”系列芯片、小米研发的“澎湃S1”芯片、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发的“龙芯”CPU等等,使中国制造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也是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的生动体现。
为了指甲大小的芯片,中国每年进口付出的代价超过2000亿美元,一年进口芯片总值已经超过石油。虽然进入4G时代,国产机集体崛起,创造了全球手机十强占七席的成绩。不过,风光背后,我们仍要清醒认识到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继续努力、继续攻坚,让中国企业的底气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