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智能家居市场三国混战 谁更胜一筹?

智能家居市场三国混战 谁更胜一筹?

2017-04-18
关键词: 智能家居 混战

研究机构Harbor Research预估,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金。到底Amazon、Apple以及Google三大科技巨头,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有何发展态势?

1492479431523273.jpg

无所不在,无所不卖 – Amazon Echo

为了深入家庭生活, Amazon在2014年底推出一款智能蓝牙喇叭Echo,结合语音助手服务Alexa。Echo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后,经过Alexa处理,就能控制家电、订购比萨、联络Uber、或在Amazon的在线商店进行采购。种种便利服务都是为了将广大的销售通路渗透进每户家庭。

对智能家电的第三方厂商,Amazon持开放态度,尽量降低进入门坎。如同他们简洁的购物流程 – 厂商若想开发与Echo兼容的智能家电,只需花15分钟填写在线窗体取得开发文件,不需经过冗长的官方验证或缴交高额申请费用。

Echo推出后获得多数好评,但部分用户仍发现Alexa的语音处理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举例来说,像是“Alexa,来点爵士风格的音乐吧。”这类较为抽象的句子,或是过重的口音都必须多试几次才能让Alexa正确理解。

总结而论,Amazon在电子商务累积了大量的消费数据,加上提供给Prime付费会员包含书籍、音乐、影剧等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以及纳入快速扩张的开发生态系是Amazon最大的优势。如果Alexa的语音处理获得改善,将优势转换为获利,Amazon在智能家居的领先地位会更加稳固。

专注完美,小心谨慎 – Apple HomeKit

Apple在2014年中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中首次发表智能家居应用HomeKit,试图挟带移动领域获得的成功进入智能家居市场。智能家电厂商们也摩拳擦掌,准备争取成为合格供货商,看来Apple再度席卷新的市场似乎不是问题。

事实上,当年iPod上市后,Apple发现副厂的接口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为了避免劣质接口设备影响自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自2005年开始推行MFi认证,厂商必须通过所有测试项目才能获得官方认证,漫长的过程往往需时2年。

严格认证的好处是让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者有清楚的规范能够遵循,统一接口也让彼此在整合上不会产生冲突。然而冗长的认证过程对现金流量吃紧的新创公司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对已有产品问世的供货商,也得为Apple重新量身订做,增加产品线的复杂度及研发成本。

 根据Apple官网,目前通过HomeKit认证且上架的厂商只有8家。相对Amazon及Google分别以Echo及Home作为智能家居的中枢,Apple目前仍然只能透过装置上的“Home”app加上Siri来控制各种设备,相较Amazon和Google直觉的语音接口仍多了一层隔阂。

但无论如何,Apple拥有杰出的语音助手Siri、引以为傲的人机界面及工业设计水平,让Apple在智能家居的竞逐中仍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若能改善第三方厂商认证的效率,可以期待接下来Apple带给大家越来越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应用。

聪明贴心,急起直追 – Google Home

提到技术能力,Google有击败棋王的人工智能“AlphaGo”、智能温控“Nest”、多媒体串流播放器“Chromecast”。2016年10月发表智能喇叭“Home”后,包括SAMSUNG、PHILIPS在内的智能家居厂商也快速地推出与Home兼容的产品,初期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Google之所以能够快速抢下进军智能家居的滩头堡,主要得益于移动时代经营Android系统的经验。为了吸引更多厂商加入开发,Google将Android的原始码开放,厂商不需取得认证,可依照需求自行修改内容。到了智能家居领域,只要开发商遵照基本的开发指南略做修改,就可以把现有产品和Home整合在一起。

除了产品策略让Home站稳了第一步。Google的语音助手“Assistant”优异的自然语音处理及搜索引擎也是Home的独到之处。

Google强大的搜索引擎也让Home摇身一变成为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万能管家。比方说,在圣诞派对上,你可以这么说:“Hey Google,来点应景的音乐吧。”来自Youtube的应景音乐流泻而出;出门前想知道路况:“Hey Google,我该走哪条路才不会塞车呢?”Google Map自动帮你将上班沿路的路况显示在屏幕上。

若Google能够将Android的开发能量适当地导引至智能家居,吸引厂商设计多元的设备进入家中各个角落。开放多账号分享、再把各种好用的服务如Gmail、Calendar加以整合,打造Home成为家里每位成员的万能管家。即使进入市场的时间点最晚,相信Google仍然可以快速地迎头赶上。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