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之殇:受制于供应链
2017-05-04
很多本土品牌的新品都是以其友商为靶子,目光非常短浅,中国制造要想走出去,真正需要PK的是苹果、三星这样的大品牌。
对于刚刚问世不久的华为P10手机而言,可以说是多事之秋。这款本来被华为给予厚望的新品,刚一问世就遭遇了争议。
先是P10未涂抹疏油层的问题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随后又经历了闪存事件的公关难题,紧接着WiFi事件又被曝光……,一时之间,P10一下子站上了风口浪尖,同时也让部分用户对华为这个优秀的民族品牌产生了信任危机。
华为之痛
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
有用户在网络上曝光了关于华为P10内存和存储芯片的跑分测试成绩,通过一款名为AndroBench的软件测试内存速率后发现,华为为P10手机配备的闪存颗粒并不是唯一的,且速度差巨大,因此他怀疑华为在部分P10上使用了廉价的内存颗粒。
根据测试得出的推断,华为在P10上配备的闪存颗粒有两种,分别是LPDDR3和LPDDR4,而配备的存储颗粒有三种,包括了读取写入速度最慢的eMMC 5.1,读取写入速度中等的UFS 2.0和最快的UFS 2.1。通过AndroBench测试得出的内存读取速度的平均成绩来看,配备eMMC的华为P10要比配备UFS 2.1的华为P10慢了近两倍。
数据显示,华为P系列上一代期间产品P9的销量已稳破千万台,且仍有继续爬升的预期。可以说,P系列是华为高端旗舰系列的拳头级产品,和Mate系列成为华为手机高端产品的大半壁江山。如果任由外界对华为产品质疑的舆论发酵,势必会对华为新品的销售造成影响。
4月20日,面对网上舆论的此起彼伏,余承东在其认证微博上以近800字的篇幅阐述华为P10舆论风波的前前后后。在微博中,余承东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如下两点。
首先,为了解决手机屏幕易碎的问题,华为在P10新品上率先使用了康宁第五代玻璃,但这款玻璃在涂了疏油层之后,经强力摩擦会产生短暂的静电纹,华为彼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后来,华为又找到了新的防静电疏油层技术,最近发货的P10手机上已经增加了新技术的疏油层;其次,虽然手机闪存同时采用UFS和EMMC两种方案,在软硬件的联合优化设计上,已经确保了即便使用EMMC存储的,仍然保持良好的实际使用性能体验。其他的内容,则是华为品牌是如何优秀以及消费者如何好评如潮的自誉之词。显然,这样的解释并不足以让消费者,或者说是一部分消费者满意。
细心的人还发现,余承东在大篇幅的回应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核心原因是供应链闪存的严重缺货,至今我们的Flash存储仍然在缺货之中。”可见,哪怕是如华为这样的大厂商,同样面临着供应链的严重掣肘,甚至间接造成了当下的“信任危机”。
业内人士分析,就移动设备而言,UFS闪存比eMMC闪存更具有潜力。但是这种闪存技术已经被日韩垄断,只有三星、SK海力士、东芝等厂商在生产。由于目前SSD硬盘和手机技术的突飞猛进,闪存卡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且闪存卡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供应紧张的状况,预计这种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华为P10闪存门事件,凸显国产手机厂商在核心部件上受制于人的事实,这也是本土手机品牌产能与销量的最为根本的掣肘。包括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手机和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在内的业内人士也称,目前国内厂商混用元器件是普遍的正常现象,关键还是供应链上没有发言权。但华为自己公关失误对品牌形象造成影响,却是始料未及的。
小米6代手机发布以后大获好评,但供应有限让用户一机难求仍是小米的难题。
国产之殇
华为P10的舆论仍在发酵,虽不致于动其根本,却也暴露了在产品研发和流程管理中的弊端。至少在短期内,华为已经造成了部分消费者的反感,对于其刚刚趋于稳固的良好品牌形象无疑是一种伤害。
但纵观中国各大手机品牌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华为所面临的阶段困难并非孤例。
今年4月,对于抢购了半年的小米用户而言,迎来一个“福音”,因为小米的两款使用高通骁龙821处理器的高端旗舰手机MIX和Note2终于开始放量供应,正式告别长达半年之久的供不应求和抢购。事实上,这两款手机早在去年10月就已经正式发布,并且在当时备受好评,却没能在销量上更上一层楼。
从外界对小米这两款手机的反馈来看,不仅是高端商务人士、影视明星们纷纷在个人社交媒体盛赞,甚至连一贯以批评著称的锤子科技罗永浩都对小米这两款产品奉上了赞誉。但是,这些好评并没有带来产品,原因,同样出在产能和供应链上。
与小米产能爬坡成功、敞开供应的同时,小米的6代产品也召开了发布会。没有意外,仍然大获好评,仍然处在抢购之中。
“大多数米粉们似乎都只能用上一代产品”,一位小米用户在评论中颇为无奈地表示,对于这些黑科技色彩浓郁、使用了行业最新最优的元器件的产品,要么是加价从黄牛手里买,要么就是等待厂商产能充足,但真正产能上来后,新一代产品也即将问世了。
对于这种受制于供应链的小米之痛与米粉之痛,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直到做手机两年之后才深有体会。最初,他对雷军奉行的抢购策略颇为不屑,认为其是耍猴营销。但身处供应链中的厂商都深知,手机制造是个重资产的行业,毛利极低,风险却不小。以小米为例,如果不是因为生态布局相对完善,根本实现不了当下这种微利的情况。至于像锤子科技这样的新厂商,难度就更是可想而知。
2017年5月9日,罗永浩创办的锤子科技即将推出旗下的第四款手机,据悉,这次罗永浩屯了40-50万部的现货,期望一举改变过去开了发布会却没有现货的历史。
实际上,作为一家规模较小的手机厂商,锤子科技虽然因创始人的影响力而名声在外,但回顾过去五年来这家公司的发展史,曾经数次差点跌倒在产能和供应链上。
一方面,因为产量不高,导致和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偏弱;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在性价比上的相对优势明显,让用户体验相对优秀的Smartisan产品备感压力。
再往前回溯,魅族与美国高通之间也曾经历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同时也把中国品牌的“弱势”暴露无遗。2015年时,高通向魅族索要5.2亿元的专利使用费,一度上告国家知识产权局,甚至要对簿公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嚣之后,二者最终低调达成和解,但可想而知,魅族一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作为国际芯片巨头,高通拥有着3G、4G的专利,有业内人士曾经计算过,一部售价2000元的手机,高通就要收取65元的专利使用费。而很多厂商为了能够拿到高通的最新芯片,对于这笔专利费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另一个让人震惊的数据是,中国市场对高通营收的贡献已经超过50%,2015年就已经达到了253亿美元,高通所收取的专利费甚至比厂商每部手机赚取的利润还要高。
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消费最大的市场,就连苹果公司都要看中国市场的脸色。分析师对于苹果新品的销量预测,也往往要重点考量中国内地。但与之对照的是,当国产品牌频频价格战之时,却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大部分的营收、利润都流入了这些海外大品牌手里。
过去罗永浩每次的发布会都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但是发布会后却没法尽快解决产能的问题。
何以破局?
硬件本身亏本或免费,抑或是在一定销量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微利,已经成为大多数本土互联网手机、电视制造商的普遍现象。凭借植入App等生态方式赚钱,是以小米等新一代厂商通行的占有市场的方式。小米、乐视、奇虎都属于这一类,这些厂商所考量的,和传统制造商截然不同。
但如何破除目前被美国、日韩所把控的核心供应链所造成的制造和研发的局限,才是当务之急。
例如,美国高通垄断了高端芯片和3G、4G技术的专利,三星、LG和JDI等日韩厂商,基本垄断了全球手机屏幕的供应。一位IT评论人在对《中国经济信息》分析时称,以苹果新款手机拟用的AMOLED屏幕为例,基本都是源自三星。而与此同时,三星自身也是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者,在产能供不应求的前提下,势必会考虑自己以及像苹果这样的大供应商。可想而知,国内厂商能获得的量也就捉襟见肘了。
“一块屏幕占手机总价的半壁江山”“十个黑科技也比不上骁龙835”“不管你新品发布得多早,都不会有现货”,上述IT评论人士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颇有情绪地做出这些论断,在他看来,当下这种核心元器件和软件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至少在2020年之前都难以根本改善。
而对手机制造市场而言,目前仍处在残酷的军备竞赛之中,谁也不肯在硬件PK中落于下风,均在仰人鼻息,寻求国外供应链的大力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并购或者是一种出路。通过国内大财团、资本的联合,对拥有专利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的国际厂商进行并购整合,最终实现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在这方面,台湾鸿海就走在了前列,其通过收购处于困境中的夏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悉郭台铭目前正联合财团试图收购日本东芝,如果成行,或将改变日韩主导的格局。
解决中国手机制造困局的第二种途径就是自主创新与研发,这也是最艰难却又不得不为之的一步,既需要国家战略予以推进,也需要本土品牌们共同发力。
“目前国产品牌之间的竞争风气不是很好,同质竞争、恶性竞争普遍存在,这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上述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的IT评论人士认为,很多本土品牌的新品都是以其友商为靶子,目光非常短浅,中国制造要想走出去,真正需要PK的是苹果、三星这样的大品牌。
但客观来说,即使是走出去的部分品牌,多数也是在徘徊在国外大品牌所不屑的中低端市场。除了价格之外,我们的本土制造还没有显露出更多的差异化和比较优势。